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8  (第1/2页)
    当晚,先舀了一小勺麦子,用对窝子捣了捣,用粗箩筛了筛,趁黑熬了一瓦罐面汤。熬得时候,还紧紧关着门窗,生怕被人家察觉到了。    这一晚,柳晓静终于喝上了白面汤。    这是她来到这里之后,吃到的最好吃的东西。    这给了她极大的鼓舞。    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的。    就像小R说得那样,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第13章  谁扯谁    *    弄到了吃的,就意味着生存技能的提高。    当晚,柳晓静躺在床上准备歇息时,发现自己的“能力值”升到了20点。    也就是说,好运才刚刚开始?    如果是这样,那就继续下地找粮食吧?    当前,还有啥比吃饱饭更重要的?    她说干就干。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只要一放学就带着青良下地了。    俩人挎着柳条筐子,在漫地里东游西逛。看似在挖野菜,其实在寻耗子洞。就这么一连挖了两窝,又弄了半口袋粮食,趁天黑时分搬回了家。    一家人关起门来,瞅着那粮袋子直流口水。    赵桂枝抓了一把麦粒子捻了捻,脸上乐开了花。    还跟闺女说,“小禾,先歇着吧?甭太累了……”    柳满堂也笑着说道,“呃,这一袋子怕有五十来斤吧?省着点,能撑到麦收时节……”    青松只顾着高兴,对小禾和青良的“运气”也未生疑。    心里想着,如果能再多弄点就好了,这样春荒就能顺顺当当地熬过去了。    有了粮食,自然不能亏着嘴。    自那以后,一到晚上,赵桂枝就关起门来,躲在灶屋里熬面汤。熬好了之后,一人盛上一大碗,“哧溜哧溜”地喝着。    还托人去公社里,喊青原回家一趟,说娘想他了。    青原回来了,捧着碗也是屁颠屁颠的。    还说公社里也喝不上面汤啊,咱吃得比赵书记还好呢!    半个月下来。    柳晓静感觉头也不晕了,身上也有力气了。    心说,即便吃个半饱,也比以前饿着强吧?    就在这时,退婚之事也有了眉目。    这天黄昏时分,大伯父柳满庭拿着她的庚帖上了门。爹一见,赶紧递上旱烟,好好招待了一番。    原来,大伯父去了一趟崔寨,找到了崔家。    把退婚之事一说,那崔家自然不肯。    可大伯父说,“崔老哥,这几年也未见您家前来走动,您这边究竟是个啥想法啊?”    崔长河说,“咱也没啥想法,就是日子过得不咋地,手头紧,也就顾不上走动了……”    “崔老哥,眼瞅着孩子们也大了,您这边如果觉着不合适,那就趁早断了吧?”大伯父商量着。    “那不成……咱这边还想着等困难时期一过,就抬着盒子下礼去……”崔长河摇着头,死活不肯答应。    大伯父急了,就把崔景先在学校的事捅了出来。    崔家理亏,这才松了口。    崔景先的娘就把压在箱底的庚帖拿了出来。    这门亲事总算退了,柳晓静也安下心来。    六月中旬,就要参加中考了。    班里大多数同学都准备考中专,可她想去县里读高中。    爹有些犹豫,娘倒是没意见,说:“小禾,只要你肯读书比啥都好,家里有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