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我在八零当电工 第48节  (第2/2页)
    如何提升工艺技术使驱动电机,更加匹配电动汽车,考虑电池性能,适配何种电机做出相应考量。    叶秋莹一长篇下来,不由喘了口气。    见两人仍旧不言不语,却是把头垂了低了些,看来不是没有效果,起码稍稍服气了些。    叶秋莹语气不禁缓和了些:“刚才我说的东西,可能有些不够完善,干脆你俩都做个计划案给我吧,也能更快适应工作。”    两人一怔,被说得哑口无言。    哪怕他们心里觉得叶秋莹只是嘴上功夫,可能说出这些问题,显然人家对这个项目了然于心,并且为之下了功夫。    两人也就乖乖闭嘴不再多说,纸上谈兵终觉浅,就看看这小妮子实际工作,有没有嘴皮子利索。    新的工作间不大,在车间一角,加了隔板临时加盖的小工作间。    所以三人争吵这事,被不少人瞧见。    沈珩听到风声后,连连皱眉。    想着两人对电气化有研究,应该对叶秋莹有所帮助,谁想到刚过去就这么刺头?    这是仗着资历,瞧不起新人是吧?    不过后面又听说叶秋莹将人怼得无话可说,又忍不住笑出声,谁说不能带队,这不是有板有眼,干得挺好。    接下来的日子,叶秋莹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小组里。    靠着几张设计稿,也彻底让两个中年技术员服气,基础设计稿已经交给小组人员,用于第一次打样制造。    缺失的零件和设备,只能向上头申请。    难以想象,这年头万元户都还是稀有的存在,申请购买设备的资金,已是达到了几十万,技术发展确实不容易。    无奈现阶段很多设备,都还需要进口,几十万能买下来已经算是不错。    而且新能源电气化才刚起步,要走的弯路还不少。    申请零件和设备的事,就尽数交给看沈珩,图纸数据则交给组内成员,打样和制造模具全靠他们了。    当然中检、末检,她得继续全程跟进。    叶秋莹已经尽量放慢速度,控制进度,光是手稿她就弄了好几版,各类型带电机也没有一股脑交出去,一个个慢慢来。    不然进展太快,实在有些惊骇世俗。    搞不好,看她研发电机弄得不错,让她去研发蓄电池。    那她可真的做不来!    术业有专攻,后世技术较为成熟的电机,制造起来自然快。    等驱动电机做出来,还要交上去。    后续配合车架和专用电池,按照结构图组装到车里,一辆成品电动汽车完工后,最后还需进行检车测试。    不过电动汽车以现在的电池技术,根本无法面向大众生产。    除了不成熟的技术,说来说去还是电池的原因。    当然也可以采取混合动力,只不过等技术成熟商业化,已经是九十年代末。    说起蓄电池,沈珩之前帮她申请的小电池终于到位。    原本预计2月底能到,结果足足等到3月初,不过拿到小电瓶那一刻,叶秋莹真心激动起来。    她终于有了自己的小电动,可以骑着上班!    只要她不跑远,县城内基本没问题,再也不发愁了打不到车,要徒步走老远的路。    当然,她这次申请了两个蓄电池。    一个留给丽丽和周科,这段时间,她也为夫妻二人准备了小电动车,方便两人来回工作。    不然每天从郊区赶过来,实在是有些不方便。    电动车虽然不能大规模生产,但给自家人做上几辆不吃亏。    *    日子一转,一个月后。    三月中旬,老宅终于装修完毕。    三月丰源县,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沿路的花草树木已冒出嫩芽,生生不息。    她趁着周末,赶去验收房子。    因为有设计图的缘故,她甚至连细节都画了出来,工匠们根据图纸翻修,装修后的模样,完全符合她的预想。    不得不说,花了大价钱翻新出来的老宅,效果很是不错。    简约大气,经久耐看。    空无一人的中式复古宅院,带着宁静典雅的气息,过阵子她再预定一些盆栽摆在庭院里,水井旁再搭个葡萄架子。    夏天一到既能乘凉,还能吃上新鲜的葡萄。    想罢,叶秋莹心思,已经全部放在改造房屋上面。    叶秋莹后续两三天,几乎都待在老宅,安装电路。    要不是又赶上大姨妈,身体不舒服,她还想继续待在老宅安装电表、插座等一系列电气化的东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