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0节  (第2/2页)
院中梧桐树荫下对坐喝茶。自打泰山封禅事与稷下学宫诗会两事后,姜沃与诸位公主,都熟稔了不少。    其实原本姜沃最熟的是晋阳公主。    在公主年少时,两人就保养之道谈论过数次。    只是这些年晋阳公主行踪飘渺难定,如今反而是最难见到的人。甚至皇后率内外命妇泰山封禅事,都是提前一个月才通知到了晋阳公主,公主现赶回来的——    晋阳公主于先帝年间,就多慕医道。当今登基后,公主还未定婚事,也拒绝了兄长给她安排驸马的计划,而是直接出宫住到了自己的公主府邸。    不在宫中居住后,晋阳公主出入都不受约束,就常去京中女医馆,也跟着孙思邈孙神医学医术。    起先公主还是留在京中,后来则索性跟着孙神医每年各处云游看诊去。    皇帝最开始听闻晋阳出京,当然惊讶担忧。然他完全管不了这个meimei,近年已经躺平。    倒是长乐公主常在京中,年节下与姜沃常见。    从泰山回来后,更见亲近——长乐公主回长安后,于春日里举办了大唐第一场公主主办的诗会,还请了姜沃这个有经验的‘诗会举办者’去帮衬了半日。    自然,也是请她这个吏部尚书去‘做镇石’。    有掌选官的宰相在诗会上,许多求官心切的才子,哪里顾得上这是公主的诗会还是皇子的诗会?来就对了。    *    梧桐竹影。    长乐公主端着茶杯,都不怎么需要与姜沃寒暄,直接开门见山道:“曜初与我说了公主亦置幕府之事,我觉得很好。”    甚至如同说起明日端午吃粽子一般自然,对姜沃道:“明日端午佳节,我便要带着曜初、城阳等几个公主一起上奏疏给二圣,请置公主幕府。”    “倒是晋阳……”长乐公主有点无奈摇头道:“她有另一道奏疏要上。”    “我记得,十二年前吧,那时姜相刚入吏部做侍郎,曾经为女医请过太医署的官职。只是当时未能成事,最终女医也只是按内宫女官的例。”    长乐公主慢悠悠喝了一口凉茶:“如今,应当能行了。”    她对姜沃笑道:“毕竟有姜相的城建署在先了。”    “只是这一两年先是城建署女官,再是泰山驳回‘帷幔遮祭祀典仪’事,更有这一回凌烟阁为平阳昭姑姑请入阁之事……”长乐公主一一数过去,然后叹息道:“姜相也该停一停歇歇了。”    “女医请官事,让晋阳来吧。”    长乐公主的声音,在这炎炎夏日里,宛如一片蕴凉清风。    姜沃举杯,以茶代酒谢过,然后含笑道:“去岁泰山封禅事,也多亏了公主,带着几位公主王妃上谏应和皇后。”    长乐公主与她碰一下杯,饮尽杯中茶,然后道:“女子在泰山之上祭祀地祇,何等难得的荣耀?皇后中宫谏表都上了,我只需要敲敲边鼓,这都不做?难道还要倒过来拉扯皇后。”    姜沃莞尔,替长乐公主再续新茶。    接下来的半个时辰,两人愉快地探讨了‘请旨公主亦开幕府’的具体上奏细节。    之后又闲聊了片刻,长乐公主才起身离去。    无独有偶。    当时曜初提起了太穆皇后,这一日,长乐公主也提起了这位祖母。    “祖母说过,恨不为男儿。姜相知道吗?我曾经也有这样的感触——那时候先公权倾朝野,被权势蒙蔽,看不清雉奴的难处,更看不清已经是皇帝的天子之心。”    长乐公主口中的先公,自是她的亲舅舅兼公公长孙无忌。    “我劝过几次,他全不往心里去。只道我是公主女子,少管政事。我当时就在想,若我是……”    毕竟是多年前的旧事,又是已经过世的长辈,公主也就没再多说什么,言尽于此。    姜沃送长乐公主出门时,路过院中只有绿叶的山茶花树。    长乐公主李丽质驻足而笑:“听闻姜相院中这株山茶,覆雪时最佳,待今年冬日,定要请我来赏雪赏花。”    姜沃含笑:“一言为定。”    山茶花种在长安城,并不是合适的地域土壤。    但终究,开出了不畏霜雪的花。    且,年复一年的,渐开渐旺。    *    这一夜,灯下。    姜沃看着曜初写她的第一封奏疏。    曜初写完后拿给她,请姨母帮着改。    姜沃却先放下:“写了半个多时辰,眼睛累不累。先歇一歇吧。”    她望着眼前十三岁的少女,含笑道:“曜初,姨母教你玩一种新的棋戏好不好?”    姜沃将曜初带到棋盘前——    “零和博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