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独宠夫郎 第194节  (第2/2页)
题真的很难。    因为这个题目太大了,那可是黄河,一条横穿大盛的长河,她的起点在哪里,她的终点在哪里,她中间途径哪些地方,光是这些最基本的知识点就很多人不知道。    所以这个题目比修运河大多了。    在座的考生,都研究过黎荞的文章。    伴随着粉条的火爆,黎荞的文章也流传到了原河省的其他府,他虽然写的是童生试的文章,但他名气太大,文章又写的好,于是在座的考生都看过他的文章。    他们知道黎荞总结出来的那一套经验,但是,即便是知道,他们也忍不住发愣。    他们此前研究的是如何治理洪涝灾害,可现在题目给出的是如何治理黄河。    他们研究偏了啊。    这文章该怎么写?    黎荞也在发愁。    古往今来,每个朝代都治理过黄河,但哪怕是他上辈子末世没来时,也不能说彻底治理好了。    那么长那么宽的一条河,靠着人力想治理好,太难了。    圣上这是自己没办法,所以向天下秀才征求好主意么?    ……但很多秀才连黄河的起始点、途径省份都不知道,他虽然知道,但他没有好主意,所以此次圣上肯定要失望了。    叹了口气,他提起笔开始在草纸上写框架。    此次的主考官是赵大人,赵大人是工部侍郎,工部是要管着水利一事的。    所以,赵大人对治理黄河肯定有心得,他不需要揣摩赵大人的喜好,他只需要老老实实写文章即可。    而且,就这个题目,揣摩主考官的偏好也无用,圣上要的是切切实实的方法,只要方法写的好,那肯定能考中举人。    可他的目标不只是考中举人。    他还想拿到乡试的解元。    他已经拿到了小三元,而且圣上也把他抬起来了。    虽然来到首府后他一直埋头苦读,但这三场考试时通过偷听其他考生的闲聊,他知道了外府考生对他的态度。    外府考生对他的态度,与他参加府试时外县考生对他的态度差不多。    都知道他必然会通过此次的乡试,有羡慕他的,也有不服气的。    但不管是羡慕还是不服气的,都想要看一看他此次的文章。    不过,赵大人可是京城来的大官,乡试又是省级考试,规矩又多又严,就算他中了解元,赵大人应该也不会把他的文章贴出来。    大盛建立以来,乡试的主考官还从未把哪位解元的文章贴出来过。    所以,就算他中了解元,他的文章也八成不会贴出来。    最好不要贴,因为此次他是真的没有信心。    他就算是压过了其他考生拿到解元,那也没什么可欣喜的。    ……    意识到思绪飘远了,黎荞赶紧往回收,甭管他的文章会不会被贴出来,眼下最重要的是写好这篇文章。    他到底是穿越的,知识储备比此时空的考生要丰富,他虽然给不出治理黄河的好主意,但他只需要胜过其他考生就能拿到此次乡试的解元了。    这般想着,他开始列文章的框架。    黄河之所以难治理,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泥沙多,所以,应该抓住这一点儿好好写。    他给不出绝妙的主意,但他能给出一点有用的主意,这个时空树木砍伐没那么严重,水土流失也不是很严重,若是抓住这一点儿好好治理,那是可以避免很多决堤的。    框架列好之后还得往里面填细节。    等细节填好,他开始在草纸上写草稿。    乡试文章的侧重点是让主考官知道此人知识面广,了解的多,所以,黄河的基本知识点必须得写上。    至于这些知识点从哪儿来的,除了源头,余下的他大部分都在此时空的书籍上看到过,至于没在书籍上看到过的,搬出他做点心时的借口绝对能糊弄过去,所以他不怕露馅。    等把草稿写完,他又仔细斟酌了一番,确认不需要修改了,他长舒一口气,放下了笔。    此时已经是第二日的傍晚,他没有急着往试卷上誊抄,反正明日还有一日。    他一边啃馒头吃晚饭,一边又在脑中细细研究刚才的草稿。    等研究完,天已经彻底黑了,月亮升了起来。    他想陶竹了。    好在明日就能见到了。    蜷缩着睡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他一边啃干馒头一边研究昨日写的草稿,一直研究到中午,确认是终稿了,这才往试卷上誊抄。    等他抄完,距离交卷时间没多久了。    这是他写的最慢的一次,也是最没信心的一次,这一次,他真给不出绝妙的主意。    就算他异能恢复到八级,他对治理黄河也没什么信心,更何况他不能暴露自己的异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