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四十二章 (二合一) (第3/3页)
汉室宗亲,因此,于情于理,那刘玄德对于文若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公达你方才猜的是曹孟德。”荀彧眉头皱的更深了。 荀攸摇了摇头:“猜中文若心思的不是我,是司空。” 荀彧愣了一下,眼中闪过一抹精芒:“楚子玉?” 荀攸点了点头。 荀彧沉默了。 良久,荀彧方才开口道:“他可曾解释原因?” 荀攸看了荀彧一眼,眼中犹自带着一丝难以置信:“司空说,正是因为刘玄德乃是汉室宗亲,所以文若才会弃之而选择曹孟德。文若与其说是心怀汉室,倒不如说是心系天子,而刘玄德若是平定天下,以其汉室宗亲的身份,取天子而代之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这恰恰是文若你所不能容忍的。至于曹孟德,虽然相较于刘玄德有着诸般劣势,但是现在曹孟德却仍是天下各路诸侯中少有的忠于汉室之臣,毕竟,当初追击董卓的,仅有他与刘玄德二人罢了。因此,曹孟德与文若,可以说是志同道合。因此,文若会选择曹孟德。” “文若,你当真是这么想的吗?” 即使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但是荀攸仍有一丝震撼。 毕竟,荀彧的这种想法,实在是太难以置信了。 忠于汉室就罢了,问题是忠于天子? 荀攸可以肯定荀彧和现在的天子刘协并没有过任何的接触。 所以说这种奇葩的思想到底是哪来的? 荀攸可以肯定,现在天下间,忠于汉室的人可能还有很多,但是将忠于汉室局限到忠于天子上的,或许只有荀彧这么一个奇葩了。 然后他就听到荀彧道:“既然如此,他为何还要让公达你来说我?他应该明白,我是不可能随你去长安的。” 荀彧虽然没有正面回答,但是却无疑是肯定了荀攸的猜测。 “文若,你居然还真的是......” 摇了摇头,荀攸真的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不过,这样一来,他也明白楚江让他带给荀彧的两句话是什么意思了。 “司空告诉我,如果你拒绝了,让我带给你两句话。” “说。”听到荀攸这么说,荀彧也不禁有些好奇。 他也想知道,那位素未谋面,却完全猜中了他心中所想的楚子玉,会有什么话对他说。 “首先,司空让我问你,是否愿为汉臣。” 荀彧轻笑一声:“彧生食汉禄,死为汉臣。然,却耻于国贼同朝为臣。” 听到荀彧这么说,荀攸没说什么,他只是继续道:“其次,司空让我告诉你,只要他在,天子始终是天子,天下始终姓刘。” 荀彧沉默了。 良久,他才开口道:“楚子玉当真这么说?” 荀攸点头:“自然。” “你觉得我会信吗?”荀彧又道。 荀攸想了想,道:“文若,有一件事你或许还不知道。” “什么事?” 荀彧执子的右手微微一顿。 然后他就听到荀攸说道:“现在天下间甚嚣而上的那个传言,其实是司空自己让人传出去的。” 荀彧再一次愣住了,他自然知道荀攸说的是哪个传言。 司空楚江,目无天子,独断专权,名为汉臣,实为国贼。 然而这是他自己让人传出去的? 荀彧感觉有些可笑,但是又笑不出来,因为荀攸没有必要在这种事情上骗他。 “为何?” 荀攸叹了一口气,他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在知道原因后却只能惊叹于楚江奇异的思维:“因为司空要给天下诸侯一个可以不听朝廷号令的借口。” “司空说,长痛不如短痛,与其让他们阳奉阴违,倒不如直接放开对他们的枷锁。这样的话,局势也能更明朗些。” 荀彧再次沉默。 很诡异的想法。 但是,荀彧又不得不承认这个做法的确很符合现在的情况。 他深吸了一口气,手中的棋子却迟迟无法落下。 良久,荀彧将手中的棋子丢入棋盒,道:“容我再想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