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3页 (第2/2页)
的位置前,无视面色苍白、冷汗涔涔的、站在地中间,还举着弹劾奏章的赵御史,他做了个请的手势,“打扰了,还请赵大人继续。” 随后,高氏叛国案全面拉开序幕。 第84章 复仇第二拨 中 这件事早有端倪,早在春夏交替那会儿,就有漠北叛乱的消息传过来,帝国还派兵来着,那时候谢铭还信誓旦旦给水清浅吹嘘,说等他长大了要当将军云云。那种小局部的战乱,对于帝国绝大多数人来说太遥远了,很少有人担心战事,因为他们的帝国足够强大,兵足够强,马足够壮,没有人会认为有帝国搞不定的叛乱。 事实也证明,大家的想法是正确的。 入秋的时候,就有捷报回来说叛乱已经在控制范围内,估计最迟不过明年春天,收尾工作都可以结束了。只是胜利来得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在统计了伤亡名单和军费开支之后,代价大的让内阁侧目。早在中枢收到前方的战报时候,他们就注意到不寻常的地方,另有一些密报也谈到同样的事情。只是兹事体大,为慎重起见,内阁又派出一组监察去调查前因后果。如今,监察的结果出来,一纸诉状直接告到五皇子的外家,天人府高氏一门的头上。 高家最直接的罪名是私铸铁器。 他们在北漠一个叫赤塔堡的地方开矿冶铁,按照正常的程序,他们要么直接弄矿石回来,要么在当地炼出粗锭往回运。不过,这样的要求显然不符合商业利益。比起运输粗笨的铁矿石或者粗铁锭,当然是在原产地炼出精铁才更方便运输,如果更进一步,能在境外直接做出铁器售卖,那么连帝国的关税这一块都可以省了。但这样显然不合规矩。不仅仅是税收的问题。东洲大陆的某些冶铁技术,在朝廷兵部和工部的监管下,是对外严格保密的,这事往严重了说,涉及帝国安全。 如果不出事,这种猫腻被查出来,高氏一族最多被拿下几个顶罪的旁门子弟,罚钱了事。绝对不会伤筋动骨。 可是,如果出事,那就是大事。 这次北漠这样叛变能损失这么大,就是因为那些北漠土著装备了非常精良的武器。东洲帝国凭什么这么多年一直碾压四邻八舍的小部落?说白了,不就是因为他们的武器比人家好,刀剑比人家锋利嘛。可当敌人也有了同样的精良的装备,加上人家拥有的地利、人和之便,打东洲守备一个措手不及,过程不要太简单。 就算后来中枢增派了军队,可敌我之间装备差距不大,平乱自然打得辛苦。伤亡人数和军费开支打滚往上翻。如果说,高氏一族贪图的利润里每多赚一文钱,帝国几乎就要往里赔进去三十个钱,做军费开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