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风光:一带一路上那些国家的地理人文(套装10册)_第一章 印象土耳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印象土耳其 (第16/18页)

供新鲜空气,这一系统可让第九层和第一层一直保持着13c~15c的恒温。因此,卡帕多西亚的很多地下城都适合酿酒,而且也不用担心恶劣的气候变化。

    如此庞大的建筑,在几百年前显然是一项匪夷所思的工程,它给后人带来了很多难解之谜。比如说,需要多少人力多少时间才能完成?挖出来的土堆如何处理?地下城里的厨房不算多,如何在不被敌人知晓的情况下做饭?人们的排泄物又怎么在地下处理?如果隐居时间过长,排泄物会不会引起流行病?还有,一旦失火,人们又将如何处理火情?

    迷宫般的地下城带来了无数谜一样的问题,也给卡帕多西亚本就怪异的地上岩石带来了更多神秘的味道。当游客们将地面景观和地下景观全部玩遍,不妨再搭乘美丽的热气球,换个角度从空中去观赏卡帕多西亚的壮丽景象。

    迷宫般的地下城

    奥斯曼古都埃迪尔内

    不管是从欧洲进入土耳其,还是从土耳其进入欧洲,只要选择陆路就必须经过埃迪尔内。埃迪尔内位于伊斯坦布尔西北200多千米处,地处马里查河与登萨河的交汇处,毗邻希腊和保加利亚的边境地区,号称土耳其西部门户,战略位置相当重要。更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曾是奥斯曼帝国早期的一座王都。

    ◎曾是帝国的王都

    在罗马崛起之时,罗马皇帝哈德良曾多次关注过这片土地。125年,他率领罗马大军来到此处,使其成为一座驻军城市,并定名为哈德良波利斯。这里随之建起一座兵工厂,专为罗马人制造武器和盾牌。3世纪末期,到了罗马皇帝戴克里先统治时期,此地已拓展成色雷斯四省中的一座首府。进入中世纪以后,埃迪尔内遭遇多次战火,先是汪达尔人在6世纪末期悍然入侵,后有保加利亚人在10世纪大举进攻,紧接着又连续两次遭到十字军的大肆劫掠。1362年,该城并入奥斯曼帝国。

    赛利米耶清真寺内精美异常的穹顶装饰

    归属奥斯曼帝国以后,埃迪尔内被正式定名。1413~1458年间,它成为帝国的首都,同时也是该国进攻欧洲的前沿阵地。据说,那时候的埃迪尔内急剧扩大城区规模,大量兴建公共设施,在其后百十年里,城中很快立起了300多座清真寺。到了16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历史上的第十代苏丹苏莱曼大帝,特别喜欢带着人马前往此地狩猎,一住便是月余。可是,由于狩猎的沼泽地里蛙鸣阵阵,扰得他夜夜不能安睡,最后不得不返回伊斯坦布尔。

    当奥斯曼帝国日渐式微,埃迪尔内也呈现衰落之势。19世纪前期,这座城市从昔日的王都沦为一处偏远之地。只是它消沉了没有多久,又烽烟四起。1829年和1878年,俄国人两次入侵这片土地,1913年保加利亚人卷土重来,1920年希腊人再度跟进。在短短一个世纪里,埃迪尔内饱尝战争之乱与动荡之苦,同时吸纳了大批欧洲难民,那些急剧增长的人口倒给这片一度沉寂的土地增添了无穷生机。

    共和国成立时,土耳其版图初定,埃迪尔内慢慢安定下来,并荣升为埃迪尔内省的省会。“二战”以后,这座西部城市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已重换新颜,那些建于奥斯曼帝国时期的著名古建,更为城市增添了迷人的古代气息。

    赛利米耶清真寺被认为是锡南的杰作。2011年赛利米耶清真寺及其社会性建筑群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两大清真寺

    埃迪尔内最具吸引力的便是奥斯曼建筑。当它归于奥斯曼帝国统治时,该城迅速兴建起清真寺、博物馆、市集、学校等众多建筑。

    赛利米耶清真寺位于埃迪尔内市的中心,是全城300多座清真寺里的亮点之作。它于1575年落成,由建筑大师锡南专为苏丹塞利姆二世设计建造,这是锡南个人最满意的一项杰作,被公认为奥斯曼建筑的巅峰之作。

    清真寺规模不大,18个小穹顶围拥着中间一个大穹顶,大穹顶的直径约43.5米,四周矗立着4座高耸入云状如火箭的宣礼塔。在清真寺的内部,8根排列成圆形的巨大石柱支撑着大穹顶,构成礼拜殿的偌大空间。置身礼拜殿中,游客们准会为穹顶传递的光线而深感震撼,周边一组较低的游廊通向外层,另一组较高的游廊通向内部。整个建筑表面使用了大量红色砂岩,看上去色彩协调,美观大方,建筑内部的祭坛与苏丹祈祷处装饰着产自伊兹尼克的精美瓷砖,醒目的讲坛则由一整块大理石雕刻而成。

    锡南

    锡南是奥斯曼帝国最伟大的建筑师。他年轻时曾在帝国学校接受军事训练,毕业后迅速升迁,直至成为军校学员步兵团的军团司令。作为军事设施的设计者和建造者,锡南在一生中参与了许多大型建筑的设计与建造,包括34座宫殿、79座清真寺、33座浴室、19座陵墓、55所学校、12座旅馆、16所慈善机构和7所宗教学校。在所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