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最美风景 (第12/14页)
该王国文化的双重起源。” 阿尔忒弥斯神庙 七建七毁的奇迹 无论富裕还是贫穷,人类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精神追求,那就是对自然与神灵的信仰与敬畏。正因为如此,世间才会出现一座座大大小小的神邸,专门用来寄存人类对神灵的无限敬仰之情——位于埃菲斯古城的阿尔忒弥斯神庙就是这样一座神之居所。 ◎神庙的兴建 阿尔忒弥斯是众神之王宙斯和暗夜女神勒托的女儿,也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孪生姐妹,她象征着纯洁和丰收,被埃菲斯古城的人民视为守护女神。 起初,阿尔忒弥斯神庙不过是一座木制圣坛,随着前来朝觐的人越来越多,圣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祭祀需求,修建一座大型神庙成为当务之急。 有位财富如山的亚洲君王一向热心宗教事业,他慷慨解囊,决意建造一座阿尔忒弥斯神庙,古希腊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因此获得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大好机会。于是,一座希腊艺术与亚洲财富相结合的建筑杰作诞生了。 阿尔忒弥斯神庙遗址全景图 公元前550年,在吕底亚国王克罗伊斯的支持下,埃菲斯人开始在圣坛原址上修建庄严的神庙,当时非常著名的设计师、建筑师、雕刻家都加入了这项浩大的工程。 由于建筑使用的大理石块的体积和重量远远超过以往的大型建筑,施工者们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在运输石材方面。当时,每块石材的重量都在40吨左右,要从11千米以外的采石场搬运过来,仅靠人力和马车根本无法完成。后来,建筑师们想出一个妙招,将开采出来的圆形石柱固定在两个像轮子的圆形木架的中轴上,在人力或畜力的牵引下,两个圆形木架便像滚轮一样转动,将巨大的石块顺利运到施工现场。 ◎雄伟的神庙 据说阿尔忒弥斯神庙从开工到完工,整整用去120年的时间,更换了好几任建筑师。建成以后,这座壮丽辉煌的神庙很快成为人们心中最神圣的朝拜之地,甚至一度享有对逃亡者的“庇护权”,可见其地位之显赫。 从正门方向望去,神庙俨如一片廊柱之林。入口处立着36根刻有浮雕的石柱,其余三面环绕着两排共127根高18米的巨大圆柱,支撑着巨大的屋顶,柱子上环绕着一条起装饰作用的雕刻中楣和狮头形状的喷水器,柱身下部均有形态各异的人物浮雕,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神龛位于神庙中心,它的上部没有加盖屋顶,若是置身其中,仰头就能望见蓝天,这喻示着人们的心愿和灵魂可以从那里直达天国与神同在。屋顶的三角楣饰非常精美,神殿中长过8米的石块随处可见……所有这些,无论在建筑设计还是工程技术方面,在当时都堪称最高水准。 4世纪重建时留下的残座,现存大英博物馆。 在建成后将近200年的时间里,阿尔忒弥斯神庙一直巍然屹立于高山之上,迎接着摩肩接踵前来朝觐的信徒们。 ◎疯子也是纵火犯 每个和平年代都不缺少疯狂的人,有个名叫赫鲁斯塔特斯的年轻人,平日碌碌无为总是被人耻笑,为了让历史铭记自己,他将目光投向了众人虔诚朝拜的阿尔忒弥斯神庙。公元前356年的一天,赫鲁斯塔特斯趁着夜黑风高之际,燃起一把大火,将神庙烧成了废墟。 突如其来的火灾激起了埃菲斯全城人的愤怒,纵火犯赫鲁斯塔特斯却无比骄傲地承认罪行,并自豪地说自己的名字将留于史书。埃菲斯长官立刻下令将其处死,并禁止任何书籍记载这个纵火犯的名字。 最终,赫鲁斯塔特斯还是得偿所愿——历史的确将他的名字记录在了欧洲各国古典文学中。只是延伸成一个贬义性代名词,比如用来指代某些热衷追逐名声的人,指代某些通过不择手段而获得声誉的人等等。 但对阿尔忒弥斯神庙来说,赫鲁斯塔特斯只是劫难的开始,据说它先后曾经历过7次破坏与重建。可惜的是,我们现在只能凭借仅存的地基和破败的石柱来想象这座建筑当年的雄伟之姿。 ◎最辉煌的一次重建 如果没有阿尔忒弥斯神庙,人们的灵魂就仿佛失去了归属之地。在每一次浩劫之后,这座神庙的重建显得非常必要。 据说,赫鲁斯塔特斯烧毁神庙的那一天,正好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诞生之日,以至于后来有人戏称:“女神去祝贺大帝的出生,连自己的神庙都无暇庇护了。” 多年以后,在亚历山大的帮助下,神庙得以在原址上进行第七次扩建。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大理石建筑,与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奥林匹亚宙斯神像、摩索拉斯陵墓、罗德岛太阳神铜像、亚历山大港灯塔并称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 扩建后的神庙比原来还要富丽堂皇——神庙内外均用金、银、铜、象牙等材质制成许多精美的装饰浮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