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大宋_第四百六十一章 休养生息(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一章 休养生息(下) (第3/7页)

了。

    赵佶时期的宋军,最大问题就是吃空饷,河北此时整个情况是兵马只剩十之二三,其他的都是虚兵,只有在点兵的时候会出现一下。

    也就是说,大名府这一京九州的兵马实际上只有不到三万人,分配到大名府,也就不到一万人了,其他的都被喝了兵血。

    在大名府中,有兵马都监一人,兵马副都监一人,分别为闻达和李成,至于驻扎在大名府的大大小小五六十个指挥,有一大半的指挥使连兵刃都没怎么用过,这生意倒是做的各个不错。

    按照时迁的打探,整个大名府的指挥中,也就数人对得起军人这个名字,其中最为能战的当属索超和杨志了。

    这两个也都是姜德早已注意到的虎将了。

    至于姜德之前打听到的关胜,却已经被调离了大名府,被派往永静军驻守。

    索超其实级别并不高,姜德记得原著里说他是正牌军,但牌军根本就不是什么职位,而是指最低级的士兵,但这样的士兵在大名府比武的时候做为压轴之人是不可能的,因此这只能说是误写了。

    此时姜德打探到的索超,位为大名府留守司账下都提辖,兼武卫军指挥使。

    都提辖的意思是掌管所有提辖的人,提辖的工作是负责军旅训练的人,武卫军在大名府只有一个指挥,其他的指挥都在河北其他各处,这也是宋朝防止地方叛乱的办法。因此在大名府的武将排序中,索超的排位还是名列前茅的。

    而杨志的身份则低了很多,他依旧是丢了官被发配来的,在比武中和索超战了个平手,被任为指挥使。

    姜德又翻看了一下其他的指挥使的情况,其中被时迁评价为麾下可浪战的不过三四人,其余最好的也不过是能守城而战罢了,还有一大半麾下被评价为如同草寇。

    姜德关上册子,问道“这些指挥使大都是什么出身?”

    时迁回道“一半为武举出身,一小半为买官,只有四五人为军功提拔。”

    武举是宋朝军官的重要来源方式,姜德问了那几个能战的人,发现只有一人出身武举,其他的都是从小兵当起,因军功累加而被提拔的。

    “时迁,你在大名府打探了这么久了,我问你,如果我们要买指挥,需要多少钱?找谁合适?”姜德揉着眉头问道。

    时迁笑嘻嘻的回道“侯爷问的好,这里面学问可是大了去了。

    禁军空饷如此严重,其根源就在于上下同吃,互相遮掩。

    一个步兵指挥有五百人的兵额,骑兵指挥四百兵额,这些兵额中首先最少要有两成的实额,否则点兵排演很难糊弄过去,按照军制,无论兵将,均有月俸、粮食、春冬衣、酱菜钱、三节赏赐和特支,只说这月俸,按照级别不同分为三十贯到三百文,分为二十三等,一个步兵指挥一年约有三万两千贯,一个骑兵指挥有四万三千贯。

    由于要上下同吃,按照规矩是每往下发一层会漂没两三成左右,例如现在的步兵指挥的钱从三衙到厢就剩下两万五千贯,从厢发到军就剩下一万八千贯,从军发到指挥就只有一万四千贯了,再去掉实额需要的八千贯,指挥手里一年约得六千贯。

    当然了,这还要户部、兵部、枢密院的老爷们心善,要是他们再漂没一些,到手里的大概就只有三四千贯了。

    按照规矩,要买兵额,要一次性付出五倍的军饷,到时候上面会按照你的要求调整实额,一个指挥这样算起来,最少要两三万贯!

    至于向谁买,在大名府里,当然是向留守司买,也就是侯爷的姨夫,梁中书梁世杰大人了。”

    姜德听完不由翻了个白眼,只觉得生气到好笑,到指挥手里这军饷就莫名其妙少了一半,这实额能满都有鬼了,这还真的是从根子腐烂到底了。

    这其实也是因为古代的军饷都是由军官层层代发,这就给了上下其手的机会,在后世的军饷都是直接打到个人账户,想再喝兵血虽然也不是不能假造身份,但确实困难了很多。

    这也是为什么姜德要把军饷尽量直接发放到个人的原因。

    等华兴钱庄彻底铺开,姜德就会把所有官员、军人的俸禄全部直接通过钱庄转账,最大程度减少漂没的可能。

    思路重新回来,要姜德向梁世杰买官梁世杰已经怀疑姜德和梁山的关系了,再买下指挥练兵,恐怕梁世杰要跳起来打人了。

    “还能从别人手里买吗?”姜德再问道。

    时迁想了想说道“如果两个都监认可,也是无碍的。”

    “好!立刻下帖子给闻达、李成,就说有一笔好买卖给他们做!”

    ——

    琼楼的一间雅间中,闻达和李成一起说笑的走了进来,姜德站起迎道“小子姜子君见过两位大人。”

    闻达和李成都知道姜德和梁世杰的关系,不敢怠慢,急忙回礼,两方坐下,姜德也认真的观察起二人。

    说起来三人其实都见过几次面,但也没有深谈。

    闻达善用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