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4节 (第6/6页)
就明面上的政治立场来说,权家多少还是有点偏向于杨家的,不然,也不会先把瑞云嫁过去,又把何莲娘娶进来。倒是蕙娘代表的焦阁老势力,在权家比较势单力薄。王尚书现在要搞杨阁老了,一边是娘家meimei,一边是夫家meimei,她是怎么说都不对。 “这样的事,真闹得人头疼。”权夫人捂着脑门摆了摆手,“现在婷娘有身子,我们还是不掺和了,看杨家怎么应对吧……杨家明天给孩子办添盆礼,我就不过去了,你去坐坐也就回来,多余的话便不要说了。” 蕙娘会点明她的为难之处,本来也就是怕权夫人给她分派差事,权夫人能听懂弦外之音,她自然松了口气,又陪着权夫人说了几句话,权夫人不免问几句,“现在外头恍惚传说,几个案子都已经有线索了,可是如此么?” 权仲白一回来,其实蕙娘对燕云卫的进展就已经知之甚详,皇上在这件事上是不会瞒着他的。如今燕云卫已经顺藤摸瓜,开始盘查各处火器作坊了,几家人布置下的线索,迟早都会暴露出来。只是这事cao办得很严密,外头还丝毫都没有风声,权仲白也没有知道的道理。因此她只道,“查肯定在查了,就不知道现在进展到了哪一步。只看时间早晚吧!” 权夫人和太夫人,现在在这种事上参与得反没有蕙娘深,她们的消息不如云管事灵通。过了数日,云mama过来给蕙娘请安时,便道,“朝廷现在开始动弹火器作坊了,看来,这条线快出结果啦。” 至于这是香雾部传回来的情报,还是清辉部负责和火器作坊联系的人传回的信息,云管事是例不说明的。蕙娘也不追根究底,只欣慰道,“一年多,终于开始见效了。” “只不知走得顺不顺。”云mama的眉头拧了一个小结,“我们家老爷有几分担心,恐怕三皇子这事,会令皇上摇摆不定……” 蕙娘也有类似的顾虑,她前儿去给杨家新儿添盆时,桂少奶奶同孙夫人,面上也都有几分阴霾:比起皇嗣,她们更在意的还是牛家带来的挤压。现在苦心布置下去的计策,效果可能会因为三皇子而打了折扣,这是桂家、孙家绝不乐意看到的。 不过现在,牛贵妃只顾和杨宁妃斗,婷娘因为与世无争,反而解脱出来可以安生养胎,对权家来说目的其实已经达到。能留牛家一命,他们也是无可无不可,因此云mama只是和蕙娘说了几句,终究并不太在意,便说起了别的事儿。 待到时序进了七月,三皇子的天分,就更为令人惊叹了:一开始表现好,还可说是背地里有人已经把课程给预先教过了,但两三个月后,先生们所讲已经超出了一般蒙童所学的范围,要预习都预习不来,三皇子又住在外宫,每天早起早睡作息时间那都是固定的,就这样,宁妃还不放心身体,时常带话出来,请先生们放松些教学。可这孩子的进益,也还是比一般人要快得多了,也非止读书,算学、武术,表现得都颇优异,最难得小小年纪,已颇能自进,放出来读书后,有了引导,便并不耽于玩乐,就心性来说,也是极堪夸奖的…… 这下朝臣们就更坐不住了,比起武将一系,文臣们自然更乐意见到三皇子上位,这里又扯进了文武之争去,朝中乱纷纷闹个不休,终于把杨阁老闹得不安起来,上了一道告老还乡的奏疏。 他这奏疏一上,南裔诸臣登时大松了一口气,越发盛赞三皇子,这倒惹恼了皇上,封还奏疏不说,还接连下了几封诏令,将擅议立储的几位臣属胡乱安了个莫须有之罪下了燕云卫的诏狱,这才令朝野间的氛围为之一清,把众人狂热的情绪给泼得冷了。 # 权仲白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里,重新踏入封家,给封绫看诊的。 这几年来,封绫恢复得不错,权仲白只要有在京城,定期都会来给她针灸。她到底年纪轻,几年休养,倒是已经和常人无异。权仲白给她扶了脉,又令封绫在屋里来回走动了几步,试着小跑了几步,方点头道,“以后不能长期伏案,也不能剧烈运动,饮食一定注意清淡,但也不能吃全素,一点rou、油要的。你便结的风险比别人要大——除此以外,你和常人无异了。” 不能长期伏案,就是不能刺绣了,封家家传绣法,看来仍难逃失传的命运。不过人能恢复健康,已是意外之喜。封锦、封绫兄妹俱是满面笑容,因针灸穿衣简薄,封绫总要换衣,封锦便把权仲白让到书房吃茶,叹道,“说来我还要谢过子殷呢,若非是你带回了好消息,我恐怕还在南边监查矿山一事。虽说这也是理所当然,但这几年家母身子越发不好,我也想在北方多呆些时候,免得出了事都赶不及回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