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节  (第3/3页)
案的,别人写的什么玩意儿跟他有关系吗?    但他又不能让祖宗闭嘴,再说祖宗也不会听他的。    就很苦。    还非常冷。    于是,路谦瑟瑟发抖的提笔写了雪中凄苦,冷是真的冷,苦也是真的苦。冬日里,寒风刺骨,大雪飘零,多少人没有过冬的棉衣穿,多少人没有足够的粮食吃,还有大雪压垮了房顶,路面结冰摔劈叉的……    在别人各种高端大气的诗词赋文当中,路谦再度成为了鸡立鹤群的那一员。    事情是这样的,尽管朱大人让新翰林官们好好观察落雪的景象,但其实他说完考题后,人就跑了。    那他又不是傻子,还能让自己也跟着挨冻吗?    然而,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当朱大人亲自批阅新翰林官们的岁末考卷时,看到路谦一连好几题都是透着寒冷悲伤孤苦无依时,他懵了。    同理心太强也不好的,朱大人就是一位格外感性的读书人,他透过文字,仿佛看到了那雪花飘飘北风萧萧……    冷就一个字。    报应它是两个字。    ……    岁末考核其实并不是想要针对谁,事实上它同升官调职没有任何关系。倒是三年后的散馆考核更重要一些,通过的自然是能继续留在翰林院,而通不过的则要放外任当官了。    不过,这跟路谦等人没关系啊!但凡是博学宏词科出身的翰林官,招他们进来本身的目的就是修纂《明史》。也因此,甭管考得如何,他们依旧得老实修书。    所以,为啥要折腾人呢?    路谦也就此事询问过明史馆的同僚们,撇开老翰林官不提,新人们都觉得特没道理。不过,这大概就是翰林院的传统吧,就好像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过年吃饺子……    然后多位翰林院就“什么馅儿的饺子最好吃”一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引经据典的力证自己才是最对的!    路谦默默的退出了战场,假装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一旁的祖宗陷入了久久的沉默之中,他记得明史馆这些人都是由博学宏词科出来的,而参加词科的人都是被精挑细选的,全部都是汉人,且都跟大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多半还都是原本就声名远播的大儒。    所以,跟大明息息相关的……就是这么群二货?    找到大明覆灭的理由了。    第23章 唉,世上富人这般多,多我……    朱大人那完全没必要的岁末考核被路谦以及其他同僚腹诽了个遍, 不过到最后,大家还是十分得爱戴朱大人。    因为翰林院提前放假啦!    主要是路谦写的诗词赋文实在是太深入人心,朱大人又是个感情分外充沛的文人, 还拥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这就直接导致了,看完路谦写的那些感概冬日寒冷的文章后, 他整只朱都不好了, 晚上做梦都是在冰天雪地里。    瞅着年末也没啥事儿了, 除了几个还需要在宫里值班的老翰林官外, 翰林院连着明史馆一起放假了。    当然,其实也不过才早了三日,朱大人还打着今年连续举办了会试、殿试, 以及博学宏词科等等科举考试,翰林院上下累得精疲力尽……    反正,康熙帝点头应允了。    提前放假自是天大的好事, 别说早了足足三日, 就算早放个半日,那也是白赚的。朝廷还发了岁末奖励, 自是按照各人的品阶和官职来发的。    轮到路谦时,是八两的白银、两斗上等的精细米、两匹手感十分不错的缎子。另外, 朱大人还特地奖赏了岁考优秀者,一人一块上等的好墨条。    路谦没份儿的,他写的诗词赋文,就算撇开意境不提, 单纯的从文笔上来说, 都可以说是同龄人之中的佼佼者了。但跟翰林院、明史馆的这些大儒放在一起,完全是垫底的存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