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 无奈  (第2/2页)
崛起,大明没有册封鞑靼万户长一职。    四年前,鞑靼部族有一百五十万人,能组织五万人的骑兵,有五个万户长。但是如今,却只有三十万部众,连两个万骑都很难组织起来。    对这样的结果,大明其实是满意的。如果这一次再把瓦剌也打残,让他们保持跟鞑靼差不多的军力,那么以后大明的北疆就安稳了。    不过想想临走时候太孙的交待,柳升有些头疼了起来。    这片草原虽然广袤,但是大明已经有了辽东,九边,滁州卫这些马场,如今拥有马匹近两百万,合格的军马也达到了五十万。    所以,不管是皇上,还是他们这些将领,对这里的土地都没有企图。    一个奴儿干都司,每年需要耗费数十万两白银的军费。一个交趾,每年耗费军费百万两,税赋不过区区七万两。    而草原的部族更多,也更贫瘠,除了养马,几乎没有任何收益,拿来有什么用呢?    偏偏皇上为了培养太孙,对他的计划大力支持,恐怕也是想要让太孙吃点亏,才知道国土不是越大越好啊!    “报,鞑靼御前左掖千户长乌格齐前来迎接大帅,大军距离预定目的地还有六里地。”    “让他随驾……”    柳升哼了一声,暗道:“连大汗都没有了,还御前……简直是笑话!”    本雅失里被杀之后,鞑靼族就再也没有了大汗,这也正式宣告忽必烈蒙元帝国家族统治的结束。    蒙元变成了北元,孛儿只斤黄金家族也完了,这个时候的北元,在柳升的眼里已经失去了威胁。    但是他不会知道,十几年后,这个家族又会死灰复燃,而北元终其大明一朝,都是大明最大的威胁。    在两军相聚还有三里地的时候,在喀老台湖支流的河汊口,是鞑靼人专门为大明军队准备好的驻扎地。    这里靠近喀老台湖,两面环水,地势平整开阔。除了平整了土地,鞑靼人还为大军准备了充足的干草,作为马粮。    当大军逐渐行近,阿鲁台也率领三百部族亲自迎接了柳升。    大军稍定,随军的太监梁博恺就率先支起了香案,宣读了朱棣的圣旨。    圣旨中,朱棣对鞑靼一族愿意充当讨伐瓦剌的先锋军表示了赞赏,并且任命阿鲁台为东路军副都督,率军听从柳升的指挥。    当然,既然要用鞑靼人充当先锋,自然也要给他们一些好处。    大军随军带来了两百石海盐,一千口铁锅,当即就赏给了鞑靼族,并且允许鞑靼族派一支不超过五千人的商队与大明朝交易。    除此之外,还将赏赐给鞑靼族两千把马刀,一千支长矛,不过这些,只能等到大军汇合以后,才会赏赐给他们。    这也意味着,鞑靼人要先做出一点贡献来。    阿鲁台的内心一阵苦涩,他最想要的短弓,这一次却不在赏赐之列,而这才是如今的鞑靼人最缺的武器。    大明朝皇帝不见兔子不撒鹰,他们想要出工不出力,恐怕就难了。    大帐升起,柳升不顾阿鲁台就坐在旁边,开始了点兵点将。这也是向鞑靼人宣示武力的一个方式,所以在座的阿鲁台和他的一帮手下,脸色都有点不好看。    论个人武力,他们自认要比汉人更强,但是汉人实在太多了啊!    一直到傍晚时分,全军大帐都支起,柳升故意装作才腾出了时间,设宴款待阿鲁台一行。    阿鲁台最关注就是大明皇帝对鞑靼的态度,柳升也按照事先已经商量好的计策,大力盛赞了鞑靼与大明之间的友好关系。并且将大明这次的出兵,当做是大明对鞑靼最有力的支持。    同时,他也强调了大明与鞑靼之间的合作与发展,并且愿意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商业贸易。    北元虽然武力强盛,但是却穷的一塌糊涂。    他们除了皮毛和牛羊贸易,几乎没有任何生产发展能力。现在就连铁匠和火药制造,都后继无人。    底层的牧民没有菜刀,没有铁锅,连杀牛宰羊都需要共用铁刀,没有铁锅,也只能靠陶罐来煮饭,炖rou。    这几年大明实行经济封锁,断绝贸易,没有茶叶,没有盐巴,北元就因此死亡了最少十万人以上。    可是他们现在根本无力去大明抢劫。    若不是活不下去,瓦剌人也不至于刚恢复一点元气,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跟大明作对。    光是为了能跟大明贸易,阿鲁台就不得不答应了柳升的条件,派出一万人的骑兵,两万只骏马,参与这次的战争。    这不仅仅是帮大明,也是为了给鞑靼族现在这三十万人,找一条活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