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六章:寿宴之后 (第1/3页)
回程的马车里,长孙氏一副惆怅的表情依偎在李世民的怀里,“哎~~~阿娘苦啊~~~” 李世民一愣,“怎么了?今日是你阿娘的寿辰,观音婢怎么说起这样的话来?” “原本妾身以为,阿娘让妾身把清风请去,只是为了感谢清风的养生术。没曾想,阿娘为了阿兄,竟然把刚卯送给了清风。 要知道,在阿兄与妾身成亲后,阿娘是一心向佛不理俗事的。” 李世民有些吃惊,“不会吧?那可是渤海高氏传承了几代的护符啊你阿娘为什么要替你阿兄求情啊?” 长孙氏向后靠了靠,“二郎也知道阿兄那性子,总想恢复长孙家族最鼎盛的模样。所以,哪怕他现今还是一个县公,府里一切日常用度,可都是按照国公级来支出的。 嫂嫂私下里和妾身说过,阿兄府上每日支出在千贯左右。一年下来,就是三十余万贯。再加上年节往来,时不时的还要宴请宾朋,一年差不多要五十万贯。 即使他有爵位俸禄,二郎你也时常赏赐他,可那是五十万贯啊~~~为了筹措钱财,阿兄他” 长孙氏不想揭自己兄长的短,闭口不说了。 李世民也想起了某些传言。 马车了陷入了寂静。 “咳,”李世民说道“照观音婢你这么说,辅机他还不满足三个州加盟的所得?” 长孙氏的臻首在李世民的胸膛上蹭了蹭,“哎~~~嫂嫂说,三个州加盟还没见到多少的收益呢,阿兄却更奢靡了” 李世民沉默了一会儿,“那小子机敏,联想到是我把他叫去的,他这回应该” 长孙氏插言道“就怕阿兄欲壑难填啊~~~这一次清风看在二郎和阿娘的颜面上应承了下来,以后呢?” 李世民踌躇了一下,“等阿耶禅位后,我让你阿兄在内属官里任职。这样,除了增加一些俸禄外,还能从职田上得些收益。” 长孙氏了解职田制度,也知道,实行了新式农耕后职田的收益有所增加。 北魏孝文帝在太和九年颁行均田令。其中规定“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相付。卖者坐如律”。 至了前隋和现今的大唐,职田规定为京官一品者给田五顷,每品以五十亩为差距,至九品为一顷。外官职分田减半。 但她同样清楚,哪怕阿兄为一品官。俸禄加上职田折算在一起也不过十顷,根本不够她兄长挥霍的。而且,她也清楚二郎准备在登基后,要着手实行废除奴婢制。 两晋南北朝时期,禄田由官府使役驺卒、文武吏及僮耕种。这些劳动者往往是全家服役,世代相袭,其身份十分卑微外,至少还要将每年收获物的五成或六成交给官吏。 大唐授予百官职田,虽然不再同时授与田驺、吏、僮等,而由强制将百姓迁至职田耕种。 这些相当于佃奴的百姓,除了每亩要交二斗至六斗外,要另交职田草,又要雇车搬送职田米,甚至还要交纳别立名目的桑课等。 所以,前有严格执行均田制,后有二郎要废除奴婢制,以阿兄那苛刻的性子,谁愿意给他种田? 长孙氏更是惆怅了,“这些收益” 她想说,这些收益根本不会被阿兄看在眼里的。但又不能当着二郎的面说兄长的不是。 她改口道“阿娘也想到了这点,所以,今日把清风叫去,是存着联姻去的。” “联姻?”李世民想了想,“你阿兄的长女不是有婚约了吗?” “阿兄准备把别人献给他的一个绝美的小娘子认做为义女。” 李世民又沉默了。 “那观音婢是怎么打算的?” 长孙氏道“二郎你想下,清风身边的人除了那个月眉,都是宫里出来的。照妾身看,这事儿二郎不发话,清风是不会同意的。 就算嫂嫂找到清风的嫡母去说,估计清风也会向二郎请示的。” 李世民揉了揉眉心,“算了,看他和辅机是怎么商谈吧实在不行,也只好同意了。” 长孙氏幽幽的说道“倒是有些对不住清风了。” 听到身后长孙恒安歇斯底里的咆哮,殷清风心里嘿嘿了。 长孙无忌这个怂货,搞不定他竟然把老娘搬出来,这么不孝的一个孩纸,不给他添点堵都对不起他了。 “让贤侄见笑了。”长孙无忌短叹道“哎~~~长孙氏的门风就是让这等无耻之徒败坏了啊~~~” 落井下石落得好啊,可惜对小爷没用。 “刚才有叔叔的兄长在,清风有些未尽之言。” 长孙无忌立刻变得笑眯眯的,他就怕殷清风还像上次左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