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5节 (第3/5页)
袁肃听着众人的讨论,心中已经有了一些对豫南山区形势大致的轮廓。他开口说道:“如此说来,豫南南边的民军已经存在很大的矛盾。不管之前七八路民军势力是否被吞并或者解散,眼下只三路人马当中,明显李祖庭部不是本地人。想来就只有李祖庭现在最有压力,不仅是来自外面官军的压力,还有内部葛行宇和官云正的排挤。” 众人听得袁肃的总结,都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于是,袁肃接着说道:“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切入点已经一目了然,我们就应该先从李祖庭身上寻找突破口。” 蒋百里赞同的说道:“袁都督所言极是,眼下我等正是要剑锋坚持方能迎刃而解。” 这时,戴凤翔叹了一口气,说道:“可是,即便我们有了方向,可这一步也不好迈出去,总不能就这样贸贸然派人去山里面找李祖庭,然后说服他投诚吧?别说我们现在根本不能确定这三路民军具体躲藏的位置,更何况我们也不清楚李祖庭的为人。实在是很难着手。” 袁肃不动声色的说道:“眼下我们是在攻心,攻心不比攻坚容易,所以必须要耐着性子一步一步的布局。首先我们要做的,那就是散播一个消息,那就是官府现在已经改变对待民军的态度,只要接受招降,非但不会有性命之虞,还会获得更为稳定的生活。” 戴凤翔问道:“关于散播消息这一点,我们之前不是已经在做了吗?” 第三旅最先是宣传商丘光复之后的重建发展,对外彰显了商丘老百姓已经得到了官府的救助和安抚,之前的民军业已被宽容释放,并且获得了田地和房产。不仅如此,前几天关于周宝林接受招降一事同样刻意安排了一些报道,可以说起到了非同凡响的效果。 袁肃摇了摇头,郑重其事的说道:“山区的情况或有不同,毕竟是落后偏远之地,消息闭塞,往来不通,更重要的是这三路民军都是常年活跃的匪徒,若真能轻易的接受招安,早几年前就已经接受官府的招安了,断然不至于拖延到今时今日。” 戴凤翔问道:“那都督,您的意思是……?” 袁肃平静的说道:“何大人那边不是说这些消息都是从被逮捕的那个民军口中拷问出来的吗?那我们就让这个民军先帮我们走第一步,借他的口来传递消息。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必须确立专案负责此事的司令部,这方面不仅要取得开封都督府的支持,也要取得何大人那边的配合。一旦讨到了都督府的文书,过几日我们便动身去南阳。” 文钦紧接着又问道:“大人,那咱们带不带队伍过去?” 袁肃没有立刻断言,只是深沉的说道:“看情况再说。” 众人都很清楚,哪怕现在开封都督府那边冰释前嫌,但中央政府的命令可还压在头上,调动军队前往南阳虽然可以找借口掩饰此举并非军事行动,可如果真的不需要采取军事行动,又何必调动军队前去? 第54章,离间之计 四月的豫南阴雨连连,彷佛这春季已经逆反回到了秋季一般。 起起伏伏的山麓迎接着雨水的侵袭,林中既潮湿又有一股寒冬未去的阴冷。 在山区中早年已经有所人烟,虽然过于偏僻,可靠山吃山也让几代人熬到今日。山中的几个小村落现如今都被民军控制着,许多村民被强征为民军,说的好听是要扶汉讨袁,是要维护共和民主,可到头来连一口饭都吃不饱,还无端端的打搅了原来平和的小日子。 毕竟是偏僻之地,偌大山区中硕果仅存的几个村落,根本无法承担那些民军的物资供应,粮食全部充公,家畜全部征用,甚至连所有男丁也都沦为壮丁。民军的日子并不好过,中高层把少的可怜的资源牢牢掌握,武器、弹药、粮草,而基层的民军兵丁们,每天也仅仅只能分得两个馒头和一些清可见底的米汤。 事实上从年初开始,就连民军中高层的生活也过得很是拮据,几个头领和长官从前每餐还能吃上rou、喝上酒,现在也只有每隔几天才配一点荤腥,至于酒则全部已经没了。基层的民军兵丁更惨,其中一部分原本是老实的山民,被强征入伍后不仅要被送上前线跟官军作战,说白了就是被充作炮火,甚至连妻女也要被长官们征走。 被征走的妻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