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6节 (第2/5页)
有气无力的对外唤了一声。 推门而入的人正是副官杜预,看他的脸色同样是有几分迷离,显然也是刚刚被吵醒。 “都督,有消息了,李祖庭的几个手下在阳集被抓了。”杜预有几分激动的说道。 “哦?是吗?具体是怎么回事。”袁肃站起身来,认真的追问道。 “阳集发来的电文上说,昨天下午的时候官云正和葛行宇联合起来向李祖庭发动偷袭,李祖庭部接连大败,部队四分五裂各自逃散。有一支人马就一路向北,好不容易才突破包围出了山区。电文上还说,这些人是主动寻到阳集的镇子上,向驻守在当地的官军投降的。”杜预连忙将事情简单的描述了一下。 “这是好消息,赶紧召集所有人去司令部开会。我稍后即刻赶到。”袁肃有几分兴奋的说道,这可是豫南山区这边民乱的转折点。 十几分钟后,袁肃驱车来到何丰林的司令部。蒋百里、戴凤翔等人在接到通知后,都是第一时间赶到这里等候。袁肃走进会议室不久,何丰林才带着睡眼慢条斯理的走了进来。何丰林就住在司令部这里,但是却比所有人都晚才到,显然有几分怠慢之意。 袁肃没有计较何丰林的消极态度,立刻让杜预把刚刚收到的消息更详细的介绍一遍。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在阳集镇被俘获的民军一共有八十九人,其中两人自称是李祖庭的亲信心腹,一人名叫李典,是李祖庭的司务官,另外一人则是李祖庭的护卫队队长。护卫队队长身上还带着好几处枪伤,目前虽然暂无性命之忧,但是也需要立刻抢救。 从护卫队长的状况来看,这一队人并不像是诈降。蒋百里认为以民军的素质是不可能冒险尝试诈降,更何况目前的情况即便是诈降也不会得到太大的好处。 “就在刚才阳集又发来电文,汇报了李典的口供。据李典称官云正和葛行宇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突然向他们发动进攻,仅仅三个钟头就打到了禾西山下。混乱中所有人各自未战,李典这边在万般无奈之下选择向西南方向撤离,随后又转道向北。凌晨的时候又与一支不知道是官云正还是葛行宇的部队发生遭遇战,好不易才得以脱身。下山之后经过清点就只剩下八十九人。走投无路之下便决定向最近的官军投降。”一名何丰林师部的幕僚向在场众人做了一些补充。 “袁都督,这下可算是如你意了,这伙民军起了内乱,对咱们来说可大好事呀。”何丰林笑呵呵的说道,不过他的笑容总显得几分阴奉阳违。 “当务之急我们应该立刻将李典等人押回南阳审问,如若山里面真的打得不可开交,我们倒是可以趁机发动进攻,争取一鼓作气将这伙贼人全部收拾了。”杜预对袁肃说道。 “人是一定要带回来的,但是我们却不必急着采取行动。”袁肃不疾不徐的说道。 “那倒是,反正不管他们有没有打起来,我是不会在这个时候派人进山的。就算少了李祖庭一路人,剩下的官云正、葛行宇两路人加起来也有两三千号人,这山沟子阴险处太多,敌暗我明可是吃不消。”何丰林连忙先摆出自己的意思。就他而言,岂不说自己一点都不信任袁肃,就算山里面打得只剩下几百号民军,他同样也不会下令部队进山。 一来他很了解自己手下这支人马的底子,若是正面作战或者固守防线,或许还能有几分战斗力,一旦到了行军作战,别说是进山里,就是在平原上移动作战都会很快乱得不行。他的这支部队终归只算是一支旧式的部队,每次行动都是要消耗很大的人力、物力,但是效率却是令人无比汗颜。 袁肃只是瞥了何丰林一眼,他来到南阳已经快半个月的时间,早就摸清楚了何丰林的脾性,虽然对方还算有点口碑,在镇压民乱方面有所建树,但终归还是一个小心眼的人。他没有理会何丰林,转而继续说道:“眼下我们应该等待,既然李祖庭的人马四散而逃,那就一定不止逃到阳集一处。等到其他地方都有消息了,先把这些人汇集在一起,然后再采取下一步的行动。” 戴凤翔点了点头说道:“都督所言极是。连李祖庭护卫队的队长都投诚了,可见这支民军已经被我们之前散播的消息影响极大。只要能汇集其他人马,让这些人马都投诚,也算是名义上招安了李祖庭。哪怕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