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7节 (第3/5页)
呢? 地龙从神像上爬下去之后,移动地速度也在慢慢地加快,它们所移动的方向,正是那团巨大黑影所在的方向。 只见已经爬到神像下面的地龙,向一波波流水一样,以极快地速度向黑影移动着。看到地龙这样的移动方式,我不禁想起,之前我们在虵国的时候,从水凌门进入虵国时,所看到的“龙浪”的景象。那时的“龙浪”和现在的“龙浪”比起来,那时看到的只能算是浪上的一点涟漪了。此时地龙地移动,如同是一波波的浪花,一浪接着一浪奔流不息,像黑色的潮水,涌向了那团黑色阴影。 地龙在碰触到黑影之后,马上就被黑影“吞没”了,完全看不到后来的踪迹。数量如此之多的地龙,就这样一直被黑影“吞噬”着,地龙不断地在我的视野之中减少,可是却不见黑影范围的增加。正说如此之多的地龙进入黑影之后,那么黑影的范围应该会随着地龙的进入而变大,可是眼前的黑影,范围没有丝毫变化,而且它还在缓慢地向前移动着。 “沿着绳索往下爬。快!”风干鸡对我们喊道。 此时神像的嘴巴里,已经没有成团的地龙被“吐”出了,风干鸡他们四个人也小心翼翼地挪回了“嘴巴”里。而我们的处境却不同,脑袋上面还不停地有地龙向下掉落。不过地龙对我们没有直接伤害,再加上风干鸡发话了,所以大家也谨慎地沿着绳索向下爬。 没过多久,提子和金手佛爷就率先把我拉下了绳索,我身上的地龙,从我的身上爬了下来,沿着神像的嘴巴继续向下爬,夏夏他们也陆陆续续被从绳索上接了下来。 我一直看着下面的情况,黑影朝第八环的石棺移动着,而与此同时,我拿出望远镜,看向了那九口被打开的石棺。透过石棺表面那薄薄的雾气,我惊讶地发现,这石棺里面竟然是一条游动的七彩鲤鱼! 第一百八十二章 七彩锦鲤 看到石棺之中游动地七彩鲤鱼,我马上让风干鸡他们向石棺看去。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个头这么大的鲤鱼。虽说比起通天鼋媸,鲤鱼的体型小了很多,但是这鲤鱼少说也有一米来长,而且身子很粗壮,鱼头更是比普通鱼大出许多,它在石棺之中犹如一条游龙一般穿梭自如。 鲤鱼的头为赤红色,鱼鳍附近则变成了橙色,鱼身呈现出渐变的颜色,为黄、绿、青、蓝四色,鱼尾是深紫色。整条鱼的身上,恰好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我接连看了四口打开的石棺,发现石棺里面都是这种七彩鲤鱼,并且身上的颜色都是按照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体型大小也相似。 看来这第八环的石棺里面,应该全部都是这种七彩鲤鱼了。看到是鲤鱼,我不禁长出一口气,还好石棺里面是一条条大鲤鱼,毕竟不是通天鼋媸那种行动自如的东西,这七彩鲤鱼虽然样子特别,可是毕竟他们只能在水中游动,也不至于从石棺之中一跃而出。 “这鲤鱼他娘的个头儿这么大啊,这鱼至少能做两道菜,鱼头剁了做剁椒鱼头肯定好吃,鱼身子骨做个糖醋大鲤鱼。小爷,你做鱼最拿手了,你说这鱼怎么做能好吃?”大凯一边说着,一边摩拳擦掌望眼欲穿的盯着石棺里的七彩鲤鱼。自从到了离开乌鲁木齐,就没有吃过一顿像样的饭,这几天更是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我甚至都感觉不到饿了。大凯这是真的饿坏了,幸亏他是在神像上面,他现在要是在石棺旁边,估计也不管这七彩鲤鱼是在石棺里面了,直接就把它拖出来烤了。 大凯这边话说完,旁边的夏夏,表情很严肃的对大凯解释说,下面那个七彩鲤鱼,并不是普通的鲤鱼,而是名为“七彩锦鲤”。这相当于鲤鱼中的“鱼神”了,是传说之中的祥瑞之物。相传周武王当年在渡肥河的时候,就是被七彩锦鲤拖过去的。家喻户晓的“鲤鱼跃龙门”,就是指的这种七彩锦鲤。七彩锦鲤越过龙门,就会化为龙。有很多史书之中,便记载了这种现象,例如:在汉辛氏的《三秦记》中就有这样一段记载,“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而在战国末期,魏国史官撰写的《竹书纪年》之中,也有相应的记载,书中第一次将锦鲤和龙联系在了一起。 据说这种七彩锦鲤,后来更是演变为,在水中为鲤,跃出水面则为龙。有人把七彩锦鲤称之为“水龙” 听夏夏讲完,我也是一惊,想不到这七彩鲤鱼来头还这么大。我调侃地问道大凯,“凯哥,要不你去把那鲤鱼抱着带回去,回了潍坊咱也尝尝鲜。”大凯瞥了我一眼,也不再多说。 风干鸡看到下面的七彩锦鲤之后,脸色一如既往的冷淡,他并没有像我们一样,关注着神像下面发生的事情,而是举起望远镜看了看,便向神像“嘴巴”里面打量着。 此时风干鸡朝我们招招手,对我们说道,“别看了,我们该走了。不然就走不了了。” 风干鸡说完就率先在前面走了起来。大概大家都想知道,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