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五章 战争的奥义  (第1/3页)
    次日,滁州州府城门口。    霍宝、水进、银将军三部同时开拔。    霍宝这里两千人,一千童兵,一千马寨主分拨过来的州兵。    水进三千人。    银将军两千人。    前日从滨江带回来的一百车炒米,分发下去,做了七千人的行军粮。    城里的父老齐来相送,瞧着这情景比八月十六滁州军主力南下时还热闹。    只因为上次大家开拔的突然,没有叫士兵提前告知家里。    这回水进率众回来,却是给兵卒们放了一日假。    朝廷大军兵困亳州之事不能说,兵卒们知晓的统一说辞,就是黄州、淮安两地白衫军立,滁州军北上祝贺。    百姓们不知什么大道理,只晓得白衫军在日子好过,没有不停的加税,日子一天天太平。    可是他们也怕反复。    都乱起来才好,抱团了,就不怕朝廷乱来。    至于为什么两地去了三路人马?    那还用说?    人马要在亳州过境,怎么能不去探望柳元帅与徒三爷?    小元帅这一路人马,肯定是访亲的。    百姓有了自己的揣度,送别子弟兵时就少了感伤,多了热闹。    水进麾下这三千人马,多是州府当地人。    就是霍宝麾下,六月初征上来的三百人,也不少州府子弟。    百姓欢送,士绅们也来相送。    没有办法,家家都有子弟在军中。    如今整个滁州体面人家,谁也不能说自家清白无垢。    郭老爷有亲子在水进麾下,更是气周全,叫人抬了十坛酒、十腔腌猪酬军。    郭三爷善战,六、七月随着水进入都梁山剿匪时脱颖而出,已经是代曲长,掌一曲人马。    “三儿,不求你建功立业,只盼你平平安安!”    “您就放心,跟着水将军,咱们就没打过败仗吧!”    “三呀,刀枪无眼,爹实在是担惊受怕,等这次回来,就转后勤吧,在马六爷那边也能出头。”    “爹,请恕儿不孝……儿子不想当个厨子……儿现在很快活!是真的快活!”    郭三爷双眼放光。    或许对别人来说,世道艰难,期盼太平。    可是在他眼中,这样的乱世,却是自己最大的机遇。    郭老爷看着已经脱胎换骨的儿子,闭上了眼睛,不再相劝。    “……”    宋二爷也带了年幼的子侄过来。    他的长子是童军参谋生,这次不随军,可侄儿宋谦之却是在出征之列。    “谦儿,你出去见识见识也好,也该明白你真正的长处是什么,莫要扬短避长!事倍功半!”    宋二爷看着侄子背着弓箭,露出几分无奈。    因儿子成参谋生的缘故,宋二爷也知晓参谋与官兵的不同。    参谋是类似参军之类的文职辅官。    士绅子弟入伍,这何尝不是个好出路,能发挥所长,还不用直接在前线拼杀。    侄子是小元帅的伴读,起步就比别人好,却主动放弃文职百户,宁愿在武职小兵开始熬起。    这不是傻子是什么?    宋谦之昂首挺胸:“二叔,这个世道,书生无用,各地能庇护百姓的豪杰都是执刀之人!”    宋二爷无语,拍了拍侄儿肩膀,重重叹了一口气。    ……    几千兵马在地方百姓的依依不舍中开拔。    雄赳赳、气昂昂!    滁州百姓对滁州军的拥戴,提及霍元帅时的感恩戴德,让银将军疑惑。    滁州军的军势,更是让银将军不解。    直到离州府渐远,他还是想不明白,勒马寻水进探问:“作甚百姓会如何拥戴滁州军?爱戴五爷?”    至于为什么不问旁边的霍宝?    让儿子评价老爹,显得无礼,得到的答案也容易偏颇。    水进傲然道:“滁州军护卫地方安定,百姓作甚不拥护?五爷下令开渠、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