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7节  (第1/3页)
    胡振山等人从戎多年,自然深得其中三味,一路行来,触目惊心。    真正精锐与普通士兵比较起来,有时候差个两三倍人数,要以少胜多不是难事。胡振山在京营多年,他太清楚没有经历过战争,兵士无论平日怎么练,都是有区别的。    京营当然有一定消除劣势的法子,中都、大宁等地每年会调兵士戍卫京城,这些就是班军,以求带动起本土士兵的血性,以免养废了。    不过,这还是很有区别的。    胡振山相信,京营将士经历几次战争后,能迅速成长起来。只可惜以秦王之势,大约不用等到几次之后,便已奠定胜局了。    他很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胡振山与统领们对视一眼,在大家的目中看到了庆幸。    在辕门出等候片刻,赵文煊亲自出迎。    “末将参见主公!”胡振山等人拱手,利索单膝下跪,一句话便定下了此事性质。    赵文煊眸光一闪,随即他面带微笑,亲自扶起领头的胡振山,“西平候请起。”    胡振山被扶起,面上带有激动之色,接着,他神色一正,将越王持“来历不明”的副印,前来接掌京营,周提督信以为真之事一一道来。    末了,胡振山强调,他们不愿被蒙骗,逆了大行皇帝之意,于是,便愤而出走,投靠明主。    这个明主,当然是赵文煊了。    胡振山表示,观建德帝生平行径,必是要传位于秦王殿下,他们为人臣子的,遵从圣意理所当然。    一席话冠冕堂皇,说得慷慨激昂,胡振山身后诸统领纷纷附和,随后,他们便顺理成章再次下跪,正式见过主公。    赵文煊没有阻止,正身受了一礼,正式拜见过后,他笑着扶起胡振山,欣然勉励几句。    聪明人之间的对话就是有意思,这么一来一往,赵文煊便已顺利接手了胡振山等人,以及他们带来的大军。    诸人携手,返回外书房,寒暄几句后,赵文煊眸底暗光一闪,便道:“楷固,按你所见,如今有何上策?”    赵文煊麾下本有七万秦兵,如今又添胡振山带来的近九万人,在兵力上,已经胜过越王,胜利显然不难,那接下来继续追求的,便是如何胜得好看,不要落下个篡位之名。    毕竟,建德帝生前没废太子,东宫仍在。    “末将匆匆出走,一路追踪殿下脚步,竟未能及时想出良策。”胡振山拱手,面露愧色。    他对秦王之意心领神会,只是他初来乍到,怎好贸贸然指手画脚?    胡振山给自己定位很明确,听从指挥,努力完成任务,好立下从龙之功,即便不能成为新帝肱股,西平侯府也必然能更进一步。    秦王文韬武略,麾下又有谋士文武,必然早有了计策。    赵文煊微微一笑,这胡振山是个有脑子有眼色之人,时间紧迫,他也不再废话,直接吩咐道:“楷固,今夜仍需你奔波一趟,你领八万军士,前往西山,投奔太子。”    胡振山脑子一转,立即明白过来,秦王的意思,是先要越王杀了太子,然后秦王一方再以此为名,诛戮越王。    京营一分为二,近十万兵马往秦王这边来了,瞒不过人,太子也肯定知道,至于为何又折回西山去,这说辞便由胡振山掰了。    太子未必相信,但他不得不上钩,除此之外,他别无选择,不拼一把,等秦王、越王决出胜负后,等待他的依然是个死字。    这是个阳谋。    胡振山此次的任务,就是确保太子死于越王阵前便可,然后他立即走人,气愤之下,“投奔”秦王。    “末将领命!”    这事儿天亮后就不好办了,言简意商议过后,胡振山点了八万兵马,夤夜启程,往西山而去。    胡振山带来有将近九万人马,这么一去,几乎全领走了,麾下那些统领有了重要任务,也一个个摩拳擦掌,精神抖擞。    原京营出来了二十个统领,其中跟去了十九个,剩下一个,却是西平候世子胡钦中。    胡振山是个很有心计之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