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6节 (第2/3页)
婚礼宾客的名单也都一一列了出来。 连家这边的亲戚少得可怜,连盼外婆去世后,娘家那边几个舅舅生怕老爷子上门打秋风,直接就断了来往,逢年过节是从来不联系的,因此在羊角村摆的宴席礼单上,基本就只有村里的一些乡亲们。 连大爷为人和善,人也坦荡,在村子里口碑很不错,连盼嫁的好,基本上,整个村子里的人都跟着要来凑热闹。有些是真祝福,有些也存了别的心思,连大爷只当不知道,还是按照礼数,挨家挨户去接客。 他们从未大肆宣扬过严易的身份,乡下人没什么见识,只知道连盼嫁了个有钱人,听说家里是盖房子的,倒也什么人没多想。 知道严易身份的,譬如姚凯等人,也不敢大肆宣扬,只想着千万别得罪连家就好。 姚凯的母亲李婶倒是巴不得和连盼攀上点关系,可惜儿子不顶用,压根就不肯接触连盼,她这才消停了点。 不过平常见了连大爷,李婶必是溜须拍马,一百个笑脸送上。 连大爷心里有数,也是笑眯眯同她打哈哈,一旦李婶想要再打听点别的,或者再扯点别的,连大爷马上装糊涂,想从他这里撬她孙女的好处,没门! 梳妆匣和百宝箱是得知连盼怀孕后,就在家里请木匠开始打的,选的上好红木,早已做好,只等婚礼时送出去。 棉被是取今年收的棉花现弹的,又厚又结实。 金饰也是现买的,直接掏空了老人家的最后一点家底——连盼之前也特别怕这个,她食园做起来后,后面又开了酒厂和有机蔬菜园,其实进项很大,基本上是逮着机会就给连大爷送钱。 四件金饰按理是出嫁那天才能见的,不过大家都住在一起,房子就那么大,刘姐帮着忙进忙出,早就看见那个硕大的金镯子了。 她悄悄说给连盼听,连盼这才知道,她给爷爷那些零花钱,老人家全又想办法送回给自己了。 现在金价也不便宜,听刘姐的描述,那个龙凤镯,只怕要上万。 她父母早逝,就这么一个糟老头子把她养大,七十多了,还为她这个婚礼如此cao心,连盼听了差点没哭出来。 不过看见老爷子整日里抱着毛毛跟豆豆,这个哄一哄,那个亲一亲的,每天笑呵呵的样子,连盼又觉得自己实在是幸运。 某种程度上,这两个豆丁,也算是对老人家的一种报答吧,看老太太跟连大爷两个,自生了毛豆之后,脸上笑容都多了好多。 该准备的东西,连大爷基本都准备好了,唯一还差的一样,是送新娘子的人选。 按照羊角村的老风俗,新娘子是必须由哥哥背着送去新郎家的,从前还没有小轿车时,哥哥要背着新娘走好长一段路呢,不过现在都流行用小车接送了,只需将新娘从家里背出送轿车上即可。 一般家里没有哥哥的姑娘,都会请爸爸这边的亲戚比如堂哥之类的代劳,再不济也能找个叔伯堂哥帮忙。 这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礼数,意思是告诉新郎这边的亲戚,家里的姑娘都是有人罩的,万万不可欺负,否则将来哥哥是要上门算账的。 当然了,背姑娘去新郎家里也不是什么斗狠的手段,归根到底,大家还是希望嫁出去的姑娘受夫家疼爱,是这么个美好的寓意。 如今万事具备,只差这个,连大爷颇有点发愁。 他只生了一个儿子,男方这边的小辈,一个都没有。 村里倒也不是没有和连盼差不多年纪的外男,隔壁邻居李婶还多次自荐,想让自己的儿子姚凯帮忙背连盼上新车,被连大爷婉言相拒了。 这背新娘子的活儿,可不是人人都能干的,一般来说,找的都是家里和新娘子关系最好的小辈来做这件事,连大爷可不想让姚凯这样的人毁了连盼的婚礼。 连盼自己对这件事倒不是特别在意,毕竟她跟严易早都领证了,婚礼其实是补办来的。不知道是不是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