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臣宠妻日常_第11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4节 (第2/2页)

了,幸好她也没想高攀来着。转眼间又触及萧琢的视线,陆夷光忙笑了笑,这可是昭仁的公公。

    萧琢原是看未来儿媳妇的,见小姑娘笑颜如花,便也笑了笑。

    原以为这姑娘是清猗侄女,不想竟是金枝玉叶。

    想起师兄说早年清猗十分疼爱,不知清猗是否知晓她的真实身世。以清猗淡薄的性子,该是不知道的吧。

    萧琢低叹一声,多思无益,身份是假,感情总是真的。

    “咦,怎么还有一辆马车?”陆夷光看见了缀在后面的马车,不像是载物的,倒像是坐人的。

    不等旁人回答,陆夷光击了击掌,“是不是那位被俘的公主?”

    昭仁公主:“应该是吧。会带兵会打仗,不知道长得漂亮不漂亮?”

    “漂不漂亮有什么关系,人家靠本事吃饭又不是靠脸。”陆夷光语气里带着微微的佩服,虽然这位鞑靼公主是俘虏,但是就她听来的那些事迹,陆夷光觉得她挺了不起的,一个女人做到了很多男人做不到的事。

    不过这种不可对外人道的佩服很快就烟消云散,因为陆夷光听到了有关于这位来自鞑靼的妥临公主和她的深表哥之间的流言。

    据说妥临公主和陆见深不打不相识,互生情愫。

    据说鞑靼和大周要和亲,而和亲的双方就是妥临公主和陆见深。

    据说陆见深会作为大周使者和妥临公主返回鞑靼,替大周监视鞑靼一举一动。

    据说皇帝答应了!皇帝还想扶持妥临公主做女王一统草原,陆见深就是王夫。

    据说……陆夷光整个人都不好了。

    老人说,女人一定不要远嫁。换成男人也不行啊!这人生地不熟,受了委屈都无处哭诉。

    一想妥临公主纳了三宫六院左拥右抱,而孤立无援的大哥只能默默忍受,还得忍辱负重收集情报传递回京。

    陆夷光表情裂了,一把抓住川穹,“父皇在哪儿?”

    第111章

    翠微宫里, 燕王玩笑一般说道, “思行着实招人喜欢,妥临公主连姑娘家的矜持都顾不上了。”

    皇帝抬头看一眼燕王, “她倒是个有眼光的。”

    燕王闻言, 觑着皇帝的神色道,“既然妥临公主有此意,何不让思行娶了她。妥临公主外有我们大周在背后支持, 内有思行辅佐, 何愁不能控制草原, 自此北边再无兵祸。”

    燕王对陆家不满已久, 若非陆家多管闲事, 宁王早死的不能再死。宁王死了, 一切也许就能回到正轨上来。眼见着这一年马上就要过完, 而太子还活生生的, 同时宁王屡建奇功,燕王心焦不已,错了,错了, 都错了!

    眼下陆见深落难,他忍不住起了落井下石之心, 并且付诸行动。

    漫说能不能顺利当上王夫, 便是当上了, 堂堂七尺男儿活在妻子阴影之下, 对陆见深这样心高气傲的天之骄子而言, 也是奇耻大辱。

    皇帝目光微动,一下一下捻着手上念珠,看向默不作声的太子和宁王,“你们怎么看?”

    太子嗫嚅了下,一面觉得燕王说的有点道理,一面又想起陆见深的好,不久之前,他还刚刚承了陆徵一分恩情来着。

    太子道:“这不就成了入赘,思行是南康姑姑的嫡长子,姑姑如何舍得。”

    “太子此言狭隘了,这门婚事可以加强大周与鞑靼友好关系,有利于巩固边防,更有助于我大周文化传播,教化鞑靼百姓。再说的透一点,思行是代表朝廷监视节制鞑靼,以防鞑靼有异心,这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的事!姑姑姑父深明大义,必然舍得下。”燕王义正言辞。

    太子涨红了脸,想反驳却找不到话。

    皇帝抬眼看着宁王。

    宁王拱了拱手,“父皇,鞑靼战败,妥临公主为俘虏,有何资格提要求。便是要和亲也轮不到他们来指定人选。思行重创鞑靼,立下功劳,我们却将他送往鞑靼,置他于险地。可不是要寒了文武百官的心,百姓又该如何想朝廷。”

    燕王脸色白了白,只顾着泄愤,没想太多。

    太子的脸色也跟着白了,他怎么就没想到。

    台上的皇帝将三个儿子的神色尽收眼底,不置可否,片刻后才淡淡道,“不日鞑靼使团抵京,便由你来接待。”言下之意,由宁王代表朝廷和鞑靼谈判,显然皇帝更认可宁王的话。

    太子和燕王脸色齐齐一变。

    ……

    且说陆夷光处,被抓着手腕的川穹见她如临大敌,急问,“公主怎么了?”

    陆夷光:“你没听见吗?大哥都要被送进虎xue了。”一着急,陆夷光称呼都不自觉改回来了。

    川穹:“……公主,这只是流言而已。”

    陆夷光严肃脸:“空xue来风,未必无因。万一是真的怎么办,我哪能眼睁睁看着大哥被推进火坑。”

    川穹:“可万一要是假的,公主这么贸贸然跑到陛下那也不妥,不如咱们再确定下也不迟。”

    陆夷光闻言点点头,赞赏地看着川穹,“还是你机灵。”

    川穹笑:“您是关心则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