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8节  (第2/3页)
笑了笑,“塞一些松软的玉米皮就有样子了。”    外面的书生们看着比人还高的玉米杆,上头的玉米早就掰走了,花生也收走,倒是还有一些人拿着锄头刨地,捡漏了的花生。    “那是梁松子?”有个书生有些迟疑道。    另外一个肯定的点头,“就是他。”    “可是不像啊。”    梁松子是有名的才子,又得了何硕看重,在读书人中很有名气。文人都有傲气,便不说轻视什么,众人却也没想到梁松子今天没等着接待大家,反而在地里……干活。    玉米杆连根刨下来,抖落掉上面的土,放在旁边。有人把玉米叶撕下来单独放着,只有滑溜的玉米杆摆着。    “梁松子,你为何在这里干活?”    “不干不行啊,盘缠用完了。”梁松子都没顾得上接待昔日好友,但是不干活不行,要不晚上就没得地方住了。    书生们一听住在山上要花银钱,都了然,他们带来的小厮也是花了银钱的呢。    但大家都是柳爻卿请来的,自个儿住在山上用不着花银钱,而且还带了很多来,毕竟要建学堂嘛。    梁松子笑而不语,他当初来的时候也是带了盘缠的。    也有书生在村里跟人闲聊,说着说着便说道玉米、土豆的收成,又说道黍子等粗粮。帮他们算了一笔账,若是种粗粮的地换成玉米和土豆,怕是能得到更多的收成。    回头就有书生写了文章,封在信中送到没能来的友人们。    有了好东西,不好的东西就要有相应的取舍,往前看才能过上好日子,一直守着以往的粮食,可以倒是可以,但是得考虑考虑合适不合适。    书生们的友人们再次分散开,去农户家里聊了聊,看了看,便写出更多的文章。    就像一股风吹开,一时间不但是商人、农户,读书人也在说种植粮食的事儿。    内阁大学士听闻天下学子都在说这件事,便道:“教化之功。”    一锤定音。    这个功劳是给天下学子的。    是柳爻卿送给他们的大礼。    “学堂便健在山下吧。那边有一块空地,我看着正合适。”    “其余的地方要么地方太小,要么不平整,再者也不方便。”    “卿哥儿说地方一定要大,我看这里还得扩展扩展,那边的地可以用同样的地置换一番,需得村中人同意。”    “已经去问了,都同意。”    建学堂柳爻卿早有计划,设计也胸有成竹,跟书生们说过。    这个跟传统的私塾不一样,也跟京中的太学、国子监不同,很特别。书生们都兴致勃勃,对于柳爻卿的意见只有略微的修改,大致没有变化。    大家出钱,天下学子凑的银钱,自然得建的与众不同一些才好。    “哲子哥,咱们山上要热闹了。”柳爻卿难得闲着,便没有出门,而是搬了低矮的木头小床放在外面,晒太阳。    哲子哥坐在床上,柳爻卿枕着他的大腿,俩人旁若无人的。    山上的人瞧见了,也是见怪不怪,都觉得挺正常。    柳爻卿晒不黑,总是白白的,而且样子十分好看,太阳照的好像要发光似的。哲子哥的皮肤是小麦色,也晒不黑,总是那个样。    俩人的手掌放在一起,一大一小,对比明显。    “卿哥儿不喜欢热闹吗?”哲子哥握着柳爻卿的手,跟蒲扇似的整个裹起来。    “说不上喜欢不喜欢吧。”柳爻卿的声音有点低,忽然又笑起来,“跟哲子哥在一块儿就是喜欢的。咱们总归还是要到外面看看,不能一辈子窝在这里。”    “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