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顾盼生辉_第17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8节 (第2/3页)

一切去做。你们只看到他们三人去杀女主,控诉他们的卑鄙,难道就没有想过,站在刘备的立场,杀了女主意味着什么?甚至于关羽、赵云,他们皆是忠义之士,却为了刘备而行暗杀之举,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刘备而已。而刘备能最终成为三国之一的皇帝,曹cao与之青梅煮酒论英雄时说过,当世英雄者他曹cao算一个,另一个就是刘备。你们喜欢曹老板之余,想想一个能让曹cao认可的人,他是没本事的?

    有一句话我重复了很多次,立场不同,各为其主,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处在什么位置就做什么样的事,这是为人当为之事。如果诸葛亮认了刘备这个主公却不与刘备出谋划策,利于刘备,一天到晚的就记着与曹盼那些夫妻之情,他还是诸葛亮吗?爱情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却不是人生命的全部。于诸葛亮来说如此,曹盼也是如此。诸葛亮选择了刘备,曹盼选择了曹cao,从一开始他们对立的局面就已经注定,无论他们哪一个都没有后退的可能;不,更该说,是诸葛亮根本没有后退的余地,我记得有位读者曾经留言过这样的一句话,也是我一直想要表达的,名士出山如节妇再嫁,纵非良人也回不到从前。忠节之气,在很多人看来是愚不可及,不知变通,但是这样的人是可敬可佩的。当然,既然要较量,各显本事,那也是对对手的尊重,对自己的尊重,各凭本事争胜负,胜败亦无尤。

    最后说一句,不喜点叉,勿喷。

    第238章 曹cao验收上庸郡

    关羽陈军于汉中,张鲁紧闭城门不出,而从他送信给了曹cao之后,上庸郡的兵马退了三里,张鲁暗暗松了一口气之余,却收到了马超的破口大骂。

    内容不外乎是张鲁不战而降,没有半分的骨气。

    马超与曹cao有仇,马超的表现张鲁没有任何的意外,张鲁也没那心思管马超是怎么想的他,他没有能力同时应对刘备与曹cao的出手,而在刘备与曹cao之间,毫无疑问他要选择的人必是曹cao无疑。

    马超真想打死张鲁,但是他不能,如果此时他与张鲁短兵相接,只会消耗他的兵力,也只能方便了曹cao接下来更快地得到他的兵马。

    但是,张鲁若降,接下来曹cao绝对会打他的主意。

    孙权已经安份了,短时间内是不会再次兴兵,所以曹cao如今能腾出手来收拾他马超与韩遂了。

    马超清楚的意识到,他是守不住如今他的地盘的。那么就该找一个人了,连考虑都没有,马超立刻就去信给刘备,表示愿意领兵归顺于他。

    一切的一切,都是曹盼与诸葛亮的预料之中。当然,马超也在此时提出了另一个建议,夺汉中。

    汉中那是兵家必争之地啊,得了汉中,进可攻占益州,退可守凉州,刘备不想要汉中吗?想,但是眼下的他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他不能此时此刻与曹cao对立起来,否则吃亏的只能是他。

    但是马超领兵甚至把汉中一块送上来,那就不一样了。

    如同周不疑去信与刘备商议合作,一个得汉中,一个得马超一样,既然是白得的便宜,谁又能舍得不要?

    故而,刘备与诸葛亮再三确定,这件事究竟可不可成?

    诸葛亮道:“马超既然愿降,诚意不假,想拿下汉中,不易。”

    是真的不易,周不疑与他们虽说是合作,但他难道就一点都不防备他们也会打汉中的主意?

    周不疑身后还有曹盼,人心之初,曹盼能不了解吗?

    诸葛亮劝刘备道:“请主公容我想一想,想一个万全之策。”

    先时他们都小看了曹盼,张飞两次带兵欲夺上庸郡都没成,见识到了曹盼的本事,上庸的本事,想跟曹盼抢汉中,就必须要好好地想想,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来。

    “军师好好想想,这是得汉中的大好机会。”刘备是心动的,汉中啊,那是天府之国,若能得此,益州也必然是他的。

    诸葛亮应下,思虑了一夜,诸葛亮道:“周元直非一般人,此战,亮愿前往助关将军一臂之力。”

    临近战场,才能掌握住战场的瞬息万变,这样也才能最快地想出应对的办法。

    “军师愿往自然是极好的。”刘备没有拒绝的理由,如此,诸葛亮便起程赶往关羽驻军之地。

    此时此刻,曹cao一行也抵于上庸郡,正好是秋收的季节,上庸郡的军民百姓,都在风风火火的收粮食啊。

    曹cao看到的就是一片一片的稻谷,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满足的笑容,粮食啊,这些都是他们的粮食啊。

    “这里头,有多少粮食是你的?”曹cao看到那大片看不到尽头的稻田回问曹盼,曹盼道:“这些都是,全部都是。”

    开荒开得风风火火,上庸郡的人,不管男女老少,曹盼都将他们的热情挑起了起来,但凡有空,不是去开荒那就是去拔草,都是为了将来的美好生活,为了能够吃饱穿暖,曹盼是不征税的,这也是她与百姓们有言在先。

    上庸郡,只是她作主一天,十年之内都不会征税,是任何的税。

    所以也就是说,百姓只要种出来的粮,那都是他们的,所以你说,百姓能不拼尽全力的把田种好吗?

    “不多。”曹盼很中肯地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