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顾盼生辉_第26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9节 (第1/3页)

    曹cao这回笑得很是爽朗,“杨主薄啊杨主薄,你是个聪明人,这一点孤一直都觉得。”

    聪明人,这样的聪明人,曹盼足以驾驭,如此,曹cao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辛苦杨主薄了,下去休息吧。”曹cao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回答,便打发了杨修离去,杨修应声退下,直到走出门口才拭过额头间的汗水。曹盼,曹cao是在为曹盼收拢人心,当然也是在帮曹盼清扫曹盼面前的一切障碍。

    曹植不会成为曹盼的障碍,两人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曹植也不会当曹盼是对手。至于曹丕……

    默念了曹丕的名字,自曹盼疫疾好转之后,曹丕便被曹cao软禁了起来,如今的五官中郎将已经什么都不是了。

    不是没有人与曹cao求过情,也不是没有人问过曹cao为何要将曹丕软禁,然而曹cao什么话都没有说,不管多少人求情,他就是不放曹丕。

    杨修心中不是没有猜测,但这份猜测,杨修不敢宣之于人,结合曹盼染疫的时间,还有在曹盼疫疾好转之后曹cao才软禁的曹丕,曹盼染疫之事,定与曹丕有关。

    想到这里,杨修一个激灵,或许,曹cao会最终决定不管天下非议也要立曹盼为世女,正因此事。

    所以,曹丕最终会如何?曹盼是个心存仁义的人,若是曹盼想要曹丕死,曹丕活不到今天,曹盼因曹cao而不杀曹丕,曹cao,如今在为曹盼清扫障碍了。曹丕,他在曹cao的心里,可是曹盼的障碍?

    “阿爹放过杨修了?”杨修退了去,曹盼才出声问的曹cao。

    曹cao道:“怎么,觉得他不可用,不想用?若是如此,阿爹便除了他。”

    “不是。你要杀杨修,怎么就没想过杀司马懿?”这个问题曹盼是真的好奇,要说起来,比起聪明外露的杨修,司马懿那样城府极深,而且能忍的人,不是更为大患?

    “司马懿,子桓被禁,他还能如何?”曹cao冷洌地一笑而说。

    不,不,不,曹盼其实更想说的是,曹cao在选了曹丕之后,为何不杀了司马懿,但一想,曹丕身边总要留个可用之人,曹cao是以为司马懿是曹丕可用之人。

    其实,谁能想到司马懿命那么长,熬过曹家的几代皇帝,最后学了曹cao挟天子而令诸侯,三国归晋,有几分是天意?

    曹盼道:“若是我,像杨修跟司马懿这样的人,我宁愿杀十个司马懿,也不会用杀一个杨修。”

    聪明外露的人,现成的一把利刃,因这外露,你能看透这个人。可是司马懿太能忍了,这样的人,才是心腹大患。

    “你为何不喜司马懿?我原以为,你应该是不喜于杨修的。”曹cao想到曹盼初见司马懿时就显露出来的情绪,再加上如今这副模样,曹cao是很奇怪的。

    曹盼看了亲爹一眼,“阿爹以为,用人,杨修与司马懿,他们哪一个更好用,用得好?”

    “自然是杨修。”曹cao非常肯定地给了曹盼这个答案。

    “这也是我的答案。我不喜欢司马懿,只是因为这人城府太深,而且极其能忍,就好像是蛰伏的毒蛇,他会一直藏得好好的,就等着一个机会咬住你的喉咙,让你毒发身亡,叫人防不胜防。而且,他并不愿意为我们所用,阿爹一样,我也一样。”

    “杨修就不一样了,他是个聪明人,他因与子建哥哥志同道合,吟诗作赋,再窥得阿爹对于子建哥哥的喜欢,他就想让子建哥哥继承阿爹的位子。他要做什么,想做什么,一目了然,这样的人,他想在这个乱世建一番功业,自然是愿意为人所用的。”

    曹盼轻轻地道:“用人,当用那想你所用的人,逼着一个人为你所用,反倒养出一条毒蛇,为何要如此?”

    这就解释了曹盼为什么对杨修跟司马懿的态度差别那么大,曹cao侧过头道:“我以为你会说,天下无不可用之人。”

    “也是这个理。但用也分要怎么用,像杨修,我就会让他办一些得力的事,但司马懿嘛,得细细斟酌的用。”曹盼这样的回答再次逗得曹cao笑了,“不错不错,驭人之术,权谋,你是天赋过人,不需我教你,你已经学得极好了。”

    “一般般。”曹盼并不以引为傲,用人做事,她还有得学。

    曹cao见她对自己的要求高,露出了一抹笑容,伸手摸了摸她的头,“不必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你已经做得极好了。”

    自小就自律的人,哪怕是曹cao活到这个岁数了,也只见到他这女儿这般自律的人。想到以后曹盼将要走的路,“阿爹还在,你要肆意些,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都不做。”

    将来,将来他若是不在了,无论曹盼想做还是不想做,她都要去做。

    这,也是曹cao不愿意让曹盼承这爵位,担这江山的原因。可是,曹盼已经是他的世女了,魏王之爵,天下,都将成为曹盼要担起的重任,曹cao只能想让曹盼在他还在的日子里,肆意一回。

    “阿爹放心,我向来都是肆意而为的,不管在什么时候,我想做的就做,我不想做的谁都逼不了我。一个人肩负很重的担子,在为天下为百姓尽心之际,那也不等于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