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节  (第3/3页)
惹的太太大怒,此举甚是不妥,你且记住,下人们尊敬我们,并不是因为我们是老爷的女儿,只因我们先是太太的女儿,再是老爷的女儿,最后才是府中的小姐。”    第7章 争强斗胜    “六妹的一番好心,我如何不知?只是事关姨娘,我这心里慌的很。”紧紧抓住刘湘婉的胳膊,好像手中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六妹,你说怎么才能救我姨娘出来?”    没想到生性秉直的五姐为了她姨娘甘愿屈膝求她,刘湘婉忙扶起她安抚道:“五姐,你这是关心则乱,这件事太太最后不是说由爹爹定夺吗?既然太太那里行不通,何不去爹爹那试试,怎么说五姐也是爹爹最为疼爱的女儿?”    言外之意,五姐与太太间的母女情,只不过是面子情,与老爷才是真正血浓于水的亲情。    五姐担忧道:“能行吗?六妹?”    虽然爹爹一月中有七八天去姨娘那就寝,倘若请安时遇到爹爹,为了博得爹爹的喜爱,她会故意装傻卖萌,讨他开心。    “不试一试又怎知行与不行?”老爷终究是官场里摸爬滚打熬出来的人,整件事若细细推敲如何看不出它的蹊跷之处。    这还是木讷、傻傻被人愚弄的六妹吗?    五姐神色恍惚,缓过神后听她细细分析,觉得甚是有理,心神大定后抹了抹眼角的泪水,起身冲她福了福身:“六妹,多谢你为我指点迷津。”    “自家姐妹何须如此客套,五姐还是先去探探爹爹的口风。”    五姐神色轻缓的带着两个丫鬟离开。    至于结果如何,刘湘婉不得而知,她只是隐约猜测事情的始末,至于最终结果如何定夺,不是她一个小小的庶女能参言的。    赵mama从黄姨娘那回来,看到桌上摆放的茶杯,诧异问:“姑娘,屋里来客人了。”    “恩,五姐刚坐了一会儿。”    赵mama顿了顿,缓缓开口:“姑娘,老奴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说。”    “mama可是想说莫要管田姨娘及张姨娘这件事。”    赵mama未料姑娘一下子猜中她心中所思,愣愣的点头。    只听刘湘婉叹气道:“mama放心,有些事有些度,我尚能掌握好分寸,毕竟我们本就身陷在是非之中,这府里随便一人说的一句话就够我们喝一壶苦酒,只是……只是我明知张姨娘是被冤枉,虽做不到拔刀相助,却也只能尽些绵薄之情……”    最起码良心上能安稳些。    赵mama望着姑娘久久没有言语,感慨颇长道:“姑娘大了,想事情越发的周到。”    “mama说什么呢?我便是年岁再大,也离不开您,便是我将来嫁人,也要带着mama过去,给您养老送终。”    “讨打!”赵mama嗔怒道:“姑娘才多大,嫁人这类的话怎能轻易说出口,若是让外人听见,还不得笑话您没有规矩。”    刘湘婉环顾四周,故意道:“mama,这屋里只有你我二人,谁能笑话我。”    赵mama上前一步,摸摸她的头:“只要姑娘不嫌弃老奴岁数越来越大,越来越不中用,老奴便是死也要待在姑娘身边。”这是她从小带大的姑娘,哪能舍得离开。    想及赵mama因何回来,刘湘婉迫不及待问:“mama,姨娘今儿身体可还好?弟弟可乖?”不知为什么,一想到包裹里的小儿是她的亲弟弟,心间忽然有股暖流涌动,恨不得现在就去瞧瞧他。    “姨娘身体虽还虚弱,却能由着青衣搀扶走上几步,就是有些担心姑娘,至于哥儿能吃能睡,讨喜得很。”提起小少爷,赵mama也是一脸的笑容。    “这就好,”刘湘婉似是想到什么,又道:“mama将我给弟弟准备的银镯子拿来,下午没事的时候,我们过去看姨娘和弟弟。”    “哎!姑娘不说,老奴都快将这事给忘了。”    刘湘婉坐在软榻上,从针线筐里拿出早先快绣好的婴儿肚兜,继续绣着上面的花色,赵mama回来见姑娘手上忙个不停,忙制止:“姑娘快些眯会儿,下午还有课呢?今儿起的那么早,又陪五姑娘说了那么多话,费了好些心神,还是歇息会儿吧。”    “没事的mama,我不困,姨娘这事了了,我的心也跟着安稳了。”嘴上回答赵mama的话,眼睛和手却是不停。    这府里共有两个夫子坐堂,上午秦夫子,下午齐夫子,秦夫子主授诗词歌赋,齐夫子则授琴棋书画,但半月前秦夫子收到家中来信,回乡探亲,秦夫子前脚离开,众姐妹后脚便祈祷秦夫子最好一去不回。    未时,刘湘婉带着招娣去学堂,见其他姐妹早早到了,已经入座,遂走到五姐旁边位置坐下,见她脸色尚好,微微放下心,从布袋里拿出笔墨纸砚平铺在桌上,就在这时齐夫子进来,大家不约而同起身向他行礼问安。    齐夫子年约五十左右,颇有些仙风道骨的模样,许是擅长琴棋书画,眉宇间甚为洒脱、放纵,授课时也总是言笑晏晏,颇受众姐妹喜欢,齐夫子的课姐妹们很少缺席,反而秦夫子的课,总是有人缺席,不是今儿二姐头疼,便是明儿三姐肚子疼,种种理由皆是为了不想上其枯燥无聊的史书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