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1节 (第2/2页)
那张轮廓清隽的侧脸。 通州回来后,已有十数日没见过了。 谢危也没再逮她过去学琴,加上萧定非闹了一出又一出的好戏,她难得过了个舒坦的好年。今次又要入宫,刚才在车里时她便琢磨,回头少不得又被这位少师大人拎着,伏低做小。 可没想,没等入宫便撞上了。 姜雪宁突然便想起张遮,通州回来他也得了晋升,大约也是在忙吧? 心里虽这般念叨,可不知为什么还是闷了一下。 谢危既叫她去,外头也的确风冷,她自然没得拒绝,点了点头,便交代了车夫两句,随剑书上了楼去,进到幽篁馆。 此地她曾随燕临来过,馆中一应布置倒没怎么变化。 剑书引着她往更里面去。 掀开一道门帘,姜雪宁就看见了里面坐着的谢危,屋里搁着烧了银炭的火盆,暖烘烘的,他坐在窗下,穿身苍青的道袍,也正好抬了眼瞧她。 谢危在幽篁馆,肯定是见吕显。 可现在去没看见吕显人。 姜雪宁的目光从谢危对面那只尚且还未收走的茶盏上一晃而过,规规矩矩地上前道礼:“谢先生好。” 她行礼时双手交叠在腰间,纤细的手指尖便露出些许来,袖里却隐约有点清泠泠地声响。 谢危道:“撞见鞑靼的人了?” 姜雪宁不由撇嘴,想起方才的事情来还有些上火,气道:“学生可没完全撞见呢,真要打个照面,您现在见着的我只怕就是缺胳膊断腿儿了。” 谢危眉头就皱了起来:“正月十六,胡说八道些什么?” 正月十六还是我生辰,我都不忌讳,你忌讳个什么劲儿? 姜雪宁腹诽,不大爽他,可又不敢顶撞,只好把脑袋埋下来,小声道:“哦。” 谢危看得出她不服气。 盯了她片刻后,忽然道:“这些天同萧定非往来,眼瞅着他折腾定国公府,连宫里赏赐的许多东西都抬了去送给你,你倒收得爽快,看得高兴?” 姜雪宁心里咯噔一下,可没料想谢危竟然会找自己说这件事,顿时抬起了头来。 可对上谢危那双通明的眼时,又莫名没了胆气。 她想,在这件事上实没必要瞒着谢危。 索性说了真话,坦荡荡道:“反正他也不是什么好货色,看他折腾国公府,学生的确高兴。非但高兴,还要为他喝彩。国公府越水深火热,学生越是高兴。” 说到底,睚眦必报罢了。 一番话竟是有那么点往昔刁钻跋扈的模样,秀气的眉蹙起时甚至带点娇气的乖张,连掩饰都懒得。 谢危看了她半晌,陡地道:“眼下你在我面前倒是不装了。” 姜雪宁心中一凛。 可转念一想,便自嘲似的一笑,道:“我什么德性先生不早知道得一清二楚吗?您在我面前懒得装,我又跟您装个什么劲儿?” 他俩又不是现在才认识的。 早四年前荒山野谷里已经把面具扯了个干净,彼此都见过了对方最不堪的一面,如今装得越温雅贤良、越圣人君子,便越是虚伪。 所以她对着谢危倒比对着旁人放肆些。 谢危私底下同她说话不也不大客气吗? 只是话才出口,姜雪宁脖子后面便冷了一下,陡然间意识到:这话自己不该说的。当年同谢危一道上京的那段经历,合该埋进心里,再不拎出来说上半句。 这是谢危的忌讳。 果然,她慢慢抬眸,便对上了谢危平静至极的视线。 姜雪宁难免觉得自己要倒霉,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于是主动先认了错:“是学生口无遮拦,又说错话了。” 谢危又看她半晌,道:“伸手。” 姜雪宁一听见这两个字,头皮都麻了一下,还记得自己上回要银票朝谢危伸手时挨的打,她记疼,非但没伸出手去,还吓得往后退了一步。 谢危道:“你收萧定非东西怎么说?” 姜雪宁这下把方才说错话的茬儿都忘了,嚷道:“折腾人这事儿学生是个中好手,他主动来求我教他,我对他一番指点,他交点束脩不过分吧?” 谢危冷笑:“长本事还能出师教人了?” 姜雪宁还想顶嘴,可看他一张脸已经有些沉下来,倒比刚才还吓人,不由得打了个激灵,及时住了嘴。 桌边上有把竹制的戒尺。 不是学堂里教书先生用的那种,而是吕显去庙里听大师讲法时请回来的那种。 正好趁手。 谢危抄了起来,仍旧向她道:“伸手。” 姜雪宁心知还是要挨打,眼睛一闭,终于把手摊开伸了出去。 谢危是真想给她两下,好叫她长长记性。可那伸出来的手腕上系了串小小的金铃,轻晃间发出细碎的声响,红绳衬得皮肤越发白皙。 内侧隐约有道斜划的旧疤。 他抬起来的竹尺,到底没有落下去。 姜雪宁等了半天,心里忐忑,没等来预想之中的疼痛,不由悄悄睁了眼。 谢危问她:“今日是你生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