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0章 提前送明王朝下地狱 (第2/2页)
即招抚,因为招抚,才导致陕西的乱民没有彻底被铲除,现在闹的简直是社稷都要不稳了。 崇祯帝一贯以来,对一个人好的时候,那是百依百顺,如圆嘟嘟,那可是在辽东一言九鼎的存在,连孙承宗都比不得他,擅杀毛文龙,更是百般维护,但是等到一封伪造的议和书和鞑子绕道入关之后。 圆嘟嘟的下场如何? 所以杨鹤这次算是被李璟给坑死了,按照现在朝中的动向,不仅是皇帝要拿他当替罪羊,而从内阁开始下来,兵部首先就要定死他的罪名,不然牵扯的人就更多了,三司会审,最好的结局就是腰斩弃市,至于牵不牵扯满门,那就看运气了, 说不定连杨嗣昌这会,都要被牵扯进去,大好的前途说不得也耽搁了。 而洪承畴就更别提了,此刻都不知道葬在哪里,原本历史上这位洪剃头,这会终于不用担骂名了,死了一了百了,哪怕没死在陕西,回京之后,也难逃一死。 他辖区属地,一次死三位大明王爷,开大明二百载以来,闻所未闻的先例,崇祯那尿性,不把他的皮给剥了,就算他祖宗积德了,最惨就是凌迟处死,最好也要祸及满门。 顺带李璟这只大号的蝴蝶,还把朝廷的晋北和陕西甘肃给扇没了,天可怜见,大明为此不减十年寿,都对不起李璟上蹿下跳的忙活。 反正一句话,大明是绝无可能仍旧活到历史上的崇祯十七年了,说不定有个六七年,某个自诩朕非亡国之君,尔等具是亡国之臣的圣君,要是知道了实情,非得气的跳脚不可。 更别说现在满辽东的去找李璟父亲的尸骸,准备收拢之后,运回山西给他安葬了,不挫骨扬灰就算对得起李家列祖列宗了。 “现在,我大军粮草如何?能坚持几月之需?” 李璟这回招来几个后勤官,可不是为了张凤翼的事来的,而是李登高接任他担任宁武总兵之后,全军的后勤都被分散了,由三个后勤司参议官分管,进入陕西之后,没到一地,都要设置粮仓和军仓,分别救济地方百姓和支援前线。 “下官等统计数日,又有各地仓库上报虚实,计有细米两万七千石,这部分大抵是大族家和官府粮库查抄出来的。” 一个司职后勤的参议官顿时出来报告, “又有从粮商和地方豪强家,查抄出来杂粮并米面等,延an府为十一万四千石,西安府为二十五万三千石,这两地如今分设七个大仓,并开始救济黎民,其余庆阳,平凉和凤翔府三地,除开军粮之外,只存十九万石粮食,但王府的仓库,仍旧在封存之中。” “那秦王府和肃王府的缴获,可曾查明?”李璟暗地一琢磨,不得了啊,延an和西安本就差距极大,两倍的粮食也不是不能接受,但是这王府听说富得流油,可不能放过。 “秦王实际在册的土地,下官等百般清查,实在是弄不明白,有捐献者,侵占者,巧取豪夺者,今不下数万亩之多,而据抓来的秦王府昔日管事,皆说秦王八库,多有存粮溢出来,里头的陈粮都快发霉了,这部分正在加紧登记造册,准备先分发一批给民众渡过寒冬。” “该死的王爵,传令下去,命我亲卫各一队人马,直接进驻三位明廷王爵府库,只要是粮食,不要登记造册了,由你们后勤司和我的亲卫队,加上地方驻军和野战镇的督导官派人,四方监督,直接称粮,给属地的百姓发放过冬粮食。” 李璟一听头都大了,一方面是嗷嗷待哺的饥民,他们在寒冬中饿着肚子,等待救济! 一方面是堆积如山,等待造册入库然后分发下去的粮食,可是人命要紧,区区统计,算个甚?自己又不是要等着这批粮食救命,只要下面人不是自己贪污去了,那还是赶紧分了吧。 “再有,命令各地方驻军,把守关隘隘口,今年冬天,不许运粮出府,原任良民要回归本地的,必须有当地驻军开具文书证明,而且这部分人,只发沿途的粮食,等到了户籍之地,才许发过冬救命的粮食,” “另外,各地除开咱们乞活军运粮的部队,其余有敢私自运粮出府境的,一律按军法论处,发现有囤积粮草,恶意不法的,直接抄家灭族,绝不姑息!” “是!” 在这番杀气腾腾的命令下,整个陕西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分粮,迁徙回原住地的运动,不过按照李璟的命令,在边境地区,尽量让民众内迁,相应粮食也要向内地转移,避免发生战争丢失。(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