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唐_第76章 韦皇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6章 韦皇后 (第3/3页)


    设计除去了张柬之,韦氏又把黑手伸向了太子李重俊。

    李显的四个儿子中,长子李重润已死,次子李重福获罪流放去均州,幼子李重茂,年仅六岁。三子李重俊被立为太子后,不可避免地成为了韦氏的眼中钉与绊脚石。

    年轻的李重俊哪里是韦氏的对手,被逼之下仓促政变,失败后被杀。

    除去了李重俊,韦氏的障碍又少了一个,只可惜她的盟友武三思,死于了政变当中。

    在韦氏的要求之下,李显大封韦氏家族。追赠死去的韦玄贞为邦王,所建的坟墓称为“褒德陵”,追封流放岭南而被当地蛮族酋长杀死的四个弟弟分别为郡王。韦氏的大妹夫陆颂升被晋为国子祭酒,二妹夫冯太和晋为太常少卿,堂兄弟韦温为礼部尚书封鲁国公,韦胥为左羽林将军封曹国公,另有韦氏两个子弟招为驸马,韦氏一族的势力迅速膨胀起来。

    本来一切都按照韦氏的设想在运行,可是现在却突然有了波折,而引起波折的这个人,就是她的小姑子,李显的胞妹太平公主。

    “这个贱人!”韦氏恨恨骂了声,突然喊道。“来人!”

    巧莲低眉顺目地出现在了韦氏面前:“皇后娘娘,有何吩咐?”

    “快快差人,去将宗阁老请来,就说本宫有要事相商!”

    “是!皇后娘娘!”

    秋莲正要转身而去,却又被韦氏叫住了,良久,她烦闷地挥手道:“算了,不用去请了,你先下去吧!”

    巧莲早已习惯了韦氏的朝令夕改,也不问为什么,只是乖巧地答应一声,悄悄退了下去。

    “若是三思还在,那就好了!”韦氏自言自语道。

    是的,韦氏一直认为,自己在与太平公主的较量中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一方面是因为太平公主心计颇多,根基深厚。而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太平公主周围人才济济,可自己身边却没有真正能出谋划策之人。

    宗楚因平叛有功进位宰相,因为他的忠心,韦氏让他成为了首辅。有忠心固然是好事,可是宗楚的目光太短浅了,与武三思的深谋远虑比起来,实在是不堪大用。

    韦氏本想和他商议对策,可宗楚的能力有限,作为首辅宰相,连政事堂内的其他宰相们都搞不定,又怎能为自己排忧解愁呢?

    现在的局势的确有些诡异,先是有郎岌冒死上书,说韦氏与宗楚勾结,企图谋反。后有燕钦融上奏,说皇后****,干预国政,安乐公主以及宗楚等人交相勾结,朋比为jian,危害社稷国家。

    这些人都是小人物,却能上达天听,若说他们的背后没有太平公主的影子,谁会相信?

    尽管郎岌与燕钦融已先后被除去,可太平公主的计谋却得逞了。李显对自己成为韦氏傀儡而感到闷闷不乐,他心情沮丧,对韦氏也失去了往日的亲近,常常有意无意地躲开她。

    前些日子,韦氏请求李显封李裹儿为皇太女,被李显断然拒绝了。李裹儿能不能成为皇太女,韦氏并不在意,她在意的是李显对女人继承大统的态度。李显如此决绝,让韦氏大为震惊。

    一计不成,韦氏又生出一计来,他让李裹儿再三去央求李显。李显烦不胜烦,只好将此事推给政事堂的宰相们,让他们议出个结果来。

    韦氏本以为宰相们都会顺着自己的意思,可谁知最终的结果却偏偏再次出了她的意料之外,政事堂竟然否决了封李裹儿为皇太女的主张,这让韦氏大为恼火。

    一想到这里韦氏心里便堵得慌,燥热之下她顺手拿起了手边的扇子。

    皇宫的御扇制作精巧,打开扇面一个亭亭玉立的仕女便跃然纸上,仕女的额头上点着一抺红梅妆。

    看到红梅妆,韦氏眼前一亮,不由拍着额头喃喃道:“我怎么把她给忘了?”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