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8节  (第3/3页)
、张县长、刘主任等人都安置在这间,王晓霞和省博物馆的女老师住丰美的屋子,杨瑾和鲁盼儿带着两个孩子住在跃进和丰收那间。    大家都歇下了, 周围一片静谧,夫妻久别重逢, 却舍不得立即就睡, 小声说着悄悄话, “你猛然间回来了,我一时竟不敢相信呢。”    “原本就是要给你一个惊喜,便没有先写信回来。”    其实杨瑾离开北京前费了不少力气借到了一套北京著名高中的高考复习资料, 抄了几个晚上带回家, 不想半路上听到了最新的高考报名要求,满腔的喜悦化成了灰,又见鲁盼儿一直笑晏晏的, 只当她并不知道不能参加高考, 不忍让她伤心,只简单道:    “就是写信, 你恐怕也不能及时收到。”    “你今日到家却也巧了,我才从舅舅那边回来。”    鲁盼儿便讲了舅舅家里的情况, “我瞧着舅舅精神头儿十足, 要大干一番, 人也更年轻了。”    “舅舅的手艺好, 做衣服的客人自然多。”    “舅舅想着挣了钱重新回到省城,把王家裁缝铺子重新开起来!”    鲁盼儿又笑,“今年不能参加高考的消息就是在舅舅家听到的,当时我还有点难过,舅舅几句话就把我劝好了,还让我想到一条新出路。”    “原来你已经知道了。”    杨瑾心疼地将鲁盼儿抱在怀里,“不能上大学还是很遗憾的。”    “不遗憾!”    鲁盼儿轻松地笑着说:    “舅舅说的,‘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我决定最近就搬到北京,专心做一个手艺人啦!”    “所有的事儿我都想好了:    缝纫机、码边机都带到北京,我就在家里开一个裁缝铺子,兼织毛衣,怎么也能挣下日常花销;家里分的地请吴九爷帮着种,他答应给我们一家人口粮,丰收和丰美在学校交的粮食也由他们家包了;梓恒到了北京可以继续上幼儿园,梓嫣先跟着我;你和跃进每周末都能回家,丰收丰美放假就来北京……”    听着鲁盼儿的一大篇打算,真是井井有条又十分可行,杨瑾先前的郁闷一扫而空,“你可真是拥有最顽强的生命力,就像野草一样!”    “我怎么能像野草一样呢,野草不好看,我觉得自己至少像一朵野花。”    鲁盼儿心情很好,调皮地反驳。    “把美丽的盼儿比成野草是有些不大合适,”杨瑾也有心情开玩笑了,“至少也要比成太阳花。”    家里种在墙头的太阳花早开了,将小院点缀得艳丽多彩,鲁盼儿很是喜欢,“比起牡丹、兰花什么的,我倒是宁愿被比成太阳花。”    原本杨瑾随意说笑,认真一想,竟然不错,“虽然牡丹是国色天香,兰花风姿过人,不过太阳花的美并不逊于它们。    而牡丹、兰花十分娇贵,总要小心呵护,我们家的太阳花只要一片阳光,几点雨水,就开得灿烂动人。”    “我最喜欢我们家的太阳花了!”    又说评花,又是喻人。    鲁盼儿听了心里美滋滋的,“我到北京之后,也要在那边的家里种上一片太阳花!”    想到妻子就要带着儿女去北京,杨瑾说不出的开心,“没想到,我们一家人倒能提前团聚了。”    “正是呢。”    鲁盼儿的感觉也是一样。    “在北京时虽然知道农村改革,可还是回了生产队里才明白,改革不只是包产到户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更是把大家从田地上解放出来,不必再被工分、口粮束缚,你才能离开红旗九队。”    “我在北京的时候,也想不通包产到户是怎么样的,回到生产队里自然而然地就明白了。    现在听你的这番话,才知道原来这里竟还有更深的意思。”    鲁盼儿便笑了,“舅舅说的总不错,政策这么好,只要肯干就能挣到钱。    上次我去北京,免不了还会觉得那边物价贵,不好长住,如今我可不担心了。”    妻子做衣服一向挣钱,杨瑾早知道的,况且他早有打算,“我们一家在北京生活没有问题,等我毕业留京工作后,还可以申请将你的户口调到北京,那时候你也就成为真正的北京人了。”    “章丽雯说农村户口调过去很难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