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5节  (第2/2页)
烹煮的过程中溶入了汤里,吃点汤正能避免营养流失。”    杨瑾笑着解释。    “噢,”史密斯点头,“古老的中国文化习俗中隐含着许许多多的道理,我们一定要遵守。”    郑重地将饺子汤喝了。    第240章 挑拨关系    在史密斯教授在大学讨论科研课题时, 鲁盼儿带着史密斯夫人等几位女士们到了秀水街。    美丽的服装、异国的风情、便宜的价格, 女士们立即马上开始了疯狂的购物, 她们订做了旗袍;买了丝绸裙子、睡衣、丝巾、手帕;又挑了成套的窗帘、床单、桌布……    送走了顾客,张宁笑得眼睛都弯了, “谢谢你,把外国客人介绍过来,江南丝绸卖了好多东西呢。”    又拉着鲁盼儿恳求,“我为什么连最简单的床单也做不好呢?    你快来帮帮我。”    鲁盼儿被她拉到店后屋子里, 就见到缝纫机上一条缝得歪歪扭扭的床单。    丝绸不比棉布,又滑又软,很不容易做好——但弄得这样糟, 也是少见。    鲁盼儿一笑,“做床单最简单了,并没有什么技巧, 你只要静下心多做, 慢慢就好了。”    “大家都这么说, 可是我已经认真练了呀, 就是做不好。”    缝纫活儿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鲁盼儿从学缝纫活儿开始就很轻松,大家也夸她手巧。    当然, 她也曾见过有的人, 怎么也不能做成最简单的活计, 看来张宁便是如此, “你干活儿的时候一定不能静下心,所以才做不好的。”    张宁被猜中了心事,“我不喜欢做床单,真是太枯燥了。”    她摇着鲁盼儿的胳膊,“我想直接学做衣服,可以吗?”    “当然不可以。”    这一次鲁盼儿并不是故意为难她,而是真正断定张宁学不会做衣服了,“你不适合学裁缝。”    “宁林也是这么说的。”    张宁失望地低下头。    其实宁林看了她做的床单不只断定她学不会做衣服,还说了许多难听的话嘲笑她笨,把张宁气得大哭了一场。    宁林的眼光还是准的,而且他一定猜到自己不会教张宁做衣服吧。    鲁盼儿便笑着劝,“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你做缝纫活儿差了点,但一定有自己擅长的——你可是专门学过徽菜的嘛。”    父母也劝自己回家里的饭店继续工作,或者另开一家饭店,可是张宁却觉得自己嫁了宁林,还是要以宁家的事为主,所以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江南丝绸上,对鲁盼儿的劝说也不放在心上,一咬牙,“我再练练吧。”    既然劝不动,鲁盼儿也不再劝了,“你慢慢来,我先回店。”    最近陪着杨瑾接待外国人,来自家店里的时候都少了,是以她送走史密斯夫人等,便留在了一秀水街。    张宁又苦练了些时日,虽有进步,可她做出的活儿依旧很粗糙,只能做为次品降价卖。    她方才相信鲁盼儿的话,裁缝这门手艺,并不是谁想学就能行的,方才偃旗息鼓,把心思都放在店里的生意上。    鲁盼儿见她不再时不时跟着自己要学手艺了,自是松了一口气,又发现一件奇怪的事——宁林好久没到店里了。    宁林那人,别的且不论,对生意最是上心。    江南丝绸的几家店,先前他每天都要看上一遍的,还时常亲自看店。    现在十天半个月过去了,他一次店里也没来。    不过宁林做什么,都与自己无关,鲁盼儿心里想了一下也就不管了。    霓裳羽衣就够她忙的了,春节前一向是衣服卖得最好的时候,丰美从实习的省城回来;丰收也到家了;跃进和许琴把单位分的年货都搬了过来,人也经常回来住,西山胡同一号又热闹又喜庆。    这天徐菲来了。    同学们关系虽好,但因为各自的工作和家庭,平时见面并不多,鲁盼儿笑着拿了水果,又问:    “这时候过来,一定是商量聚会的事吧?”    便叫梓嫣,“去后院找爸爸,徐阿姨过来了。”    大家每年都要聚会,在自家最多,也去过章丽雯、蔡颖、顾铁山家,这一次徐菲应该想请同学们去她家吧。    不料,徐菲板着脸生气说:    “亏你还想着同学聚会,章丽雯跟周华打了一架,正要闹离婚呢。”    “他们打架、闹离婚,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鲁盼儿一向待人和善,很少说如此尖锐的话。    但是,徐菲一副兴师问罪的模样,还真没有必要忍。    “怎么没关系,若不是你和杨瑾讽刺周华吃软饭,在燕京大学传了出去,他们能打起来吗?”    鲁盼儿气得笑了,“你知道事情的真实经过吗?    来指责我们之前,你还是先打听清楚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