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章 宰相千金(2)  (第2/2页)
,单於不知所措,皇帝不明就里……大殿上,群情亢奋,感觉怪异。    潦草捆绑的“和亲大事”就这样板上钉钉了。    汉元帝无限哀婉地做了个顺水人情。朝廷的封赠格外慷慨:為纪念和亲,先把“建昭”的年号改為“竟宁”——祈望和平、安宁的意思;又封昭君為“宁胡閼氏”——这个称号带有明显的歧视色彩,翻译过来就是:安抚胡人,做匈奴单於的正房太太。    还好,不是小老婆,是正印夫人。呼韩邪哪里顾封号背后的潜台词,他笑呵呵地接受了。    对呼韩邪来说,只要迎请这位如花似玉的汉朝女子做新娘,就足够了。    朝廷又赐给锦帛28000匹,絮16000斤,以及美玉金银无数。    汉元帝格外多情起来,他亲自饯行,送出长安十余里。望着昭君的毡车、驼队消失在长河落日中,    42岁的皇帝凄凄惶惶,悵然若失。殊不知,他生命的最终驿站也不期而至。    四个月后,元帝驾崩,成帝变作汉宫的新主人。    黄叶满长安,孤雁向南飞。王昭君在夕阳深处留下最后一瞥,便随着自己陌生的丈夫,驶向了茫茫大漠。    大约走了一年,总算到了匈奴婆家。初夏时节,处处水草丰美,马跃羊奔。沸腾的匈奴人,热烈欢迎这位新“閼氏”。    20岁的王昭君与40岁的呼韩邪并辔而行,笑容可掬地检阅着自己的臣民。    似乎这位秭归山坳里的漂亮姑娘,终於在高原草坡上找到了爱情与幸福。恰恰相反,等待她的,是此起彼伏的感情灾难。    王昭君原籍南郡秭归,那可是风调雨顺的膏腴之地;菜花盛开,金灿灿的;绿阴遍地,湿润润的;橙红橘绿,鱼白蟹黄……如今,荆楚风物都成了长夜无眠的怀想。    匈奴是另一番天地,野风呼啸,荒草起伏。尽管天高地阔,空旷辽远,可是,想吃一碗软烂粘滑的大米饭,有吗?想喝两口馥郁清香的明前茶,有吗?家乡渺渺关山远,王昭君夜夜都梦见回娘家,可惜,是梦,做不到,唯有撕心裂肺地思念。    这时候,昭君的兄弟却沾了jiejie的光,因“和亲之功”,被汉室封為“侯爵”——这是多少边关战将“渴饮刀头血,睡卧马鞍心”的政治理想啊!    王家小哥摇身一变,做了亲善大使,他多次跑到匈奴那里,和远嫁的jiejie团聚。    其实,越这样零敲碎打,王昭君越不解渴,越想家。    昭君似乎应该知足了,呼韩邪单於并非“只识弯弓射大雕”,反倒是个地道的性情中人,颇有几分侠骨柔肠。    老夫少妻,百般恩爱,这也算“摸黑”撞上了好姻缘。    哪儿成想,刚热汤热水地过了一年多,阎王爷便招走了呼韩邪。    被窝儿还没暖热乎的王昭君,守起了寡。    昭君身边只躺着刚刚降生的小男孩儿——伊图智伢师,这是呼韩邪的遗孤。    孤儿寡母,人地生疏,无依无靠,往后的日子怎么过?    王昭君梦寐以求的就是回到中原。呼韩邪死了,冷酷的政治游戏也该收场了,她迫不及待地上了一道表章。    内容大意是:孤苦伶仃的小寡妇还能替朝廷做什么呢?开开恩,放我回家吧!    按理说,这点要求并不过分,皇帝一句话,王昭君的夙愿便能实现。    可是,命运偏偏跟她作对,呼韩邪新丧,南匈奴面临新的权力重组,汉成帝冷淡地拒绝了昭君的请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