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0页 (第2/2页)
中尉,依托高山布阵,又令弩兵协同骑兵,两翼sao扰冲杀,扰乱敌军阵型,随后且战且退,一路变幻阵型,把两万敌军引进了传说中的“天隙”绝境,最终转守为攻,杀得敌军尸横遍野,还活捉了一名鞑靼名将! 这一战,让谢夺意识到自己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有着极其敏锐精准的判断力。 于是,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他开始正式参与练兵摆阵,战略规划,甚至参与过前线指挥。 结果如何?大楚国内给这位新锐战神的评价,只有六个字:战必胜,攻必取! 而作为从前最强的敌人,鞑靼简直对这个看着像花瓶实际上吃人不吐骨头的大楚皇子避如蛇蝎。 惹不起,我们认怂还不行吗? 谢夺很快就给了他们答案:不行。 见鞑靼接连几个月没闹事,手痒了的谢夺让辽东一处边关将领,半夜拿大炮把自家城门轰坏一小块,然后硬赖人家鞑靼半夜偷袭了,终于师出有名,开始继续痛击侵扰边疆百姓数百年的仇敌,可以说要多记仇有多记仇。 直到那时候,谢夺的观念才从“这些人怎么这么菜”,变成“原来老子这么牛逼”。 所以说此刻的大boss确实不能算谦虚,他是真的不知道自己有这方面优势。 韩皎算得上目前唯一知情人,所以他得把大boss的“不舒服”当回事,继续哄大boss说明白一些。 谢夺也没隐瞒,先就说出了自己最大的忧虑,指着一处被水环绕的山路,说这地方只能纵深进攻,光靠沙盘又看不出山坡陡峭程度,一旦敌方有水师埋伏,我军很可能会被截成几段,无法形成防御阵势,火炮也没法对船只进行精准打击,各种优势完全发挥不出来,非常吃亏。 一听这话,韩皎心里打鼓,抬头看向大boss:“这里是行军必经之路吗?” 谢夺蹙眉想了想,说:“不是必经之路,但是这里往北那个关口必须打下来,不然以后辎重容易被阻截,倘若绕道行军,军费消耗起码高出一倍。” 韩皎脸色一白。 那还得了? 怪不得这罗州土司上窜下跳了几百年,都没有皇帝下狠心打他,八成就是有不少被打惨了的前车之鉴,不是靠人多势众武器先进,就能搞定的问题。 可是原著中并没有提及这场战争,因为故事是从几年后开始的,原著中的燕王因为勾结边关将领的嫌疑,此时还在蛰伏,自然也没有参与这场战役,可如今…… 韩皎原本一心想着保住谢夺和谢修的性命,此刻意识到燕王很可能陷入险境,脑中忽然闪现燕王对自己的赏识、信任与尊重,心中顿时酸涩不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