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3页 (第2/2页)
。 “我知道了。” 谢淳知道他一早就在为这事做准备,水灾还未至他便已经在想着灾后或许会有疫病。灾后发生瘟疫的事,不是没有,但比起瘟疫,水灾就太常见了。 像今年这样守在范围近乎覆盖全国是很少见,但小范围的决堤其实还挺多,也没见次次都有瘟疫。 但宣和却十分笃定瘟疫一定会发生。 第二日晨议,宣和递上去的折子在众人手中传,一时间大家都没有说话,因为摸不准谢淳是什么意思。 这种事,应验了就是有远见,没有应验就是杞人忧天。 至于要不要听,那得看具体情况。要是有闲钱,预防一下自然是好的,可问题是今年到处都受灾,赋税多半都是要见面的,朝廷少了收入,财政自然就吃紧,哪来的闲钱去防这莫须有的灾。 况且瘟疫是那么好防的吗,除了隔离根本没有别的办法,如今人家都好好的,怎么隔离? 这事若是钦天监说的,他们倒是可以毫无负担地否决,偏偏是宣和,近来凡秦王所提,陛下还未曾否决过,连驻军都派出去了。 那么问题又绕回来了,钱。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宣和说的法子其实并不难,要说费钱,也算不上。 家家户户都撒生石灰,亡者尸骨火化。 众人面面相觑,看皇上的态度似乎是要支持秦王了,这两条,石灰是没什么关系,但火化……在场的都是读书人,读的事圣贤书,不管私底下如何,面上都是不赞成火化的。 他们怀疑谢淳是在钓鱼执法。 如今佛教盛行,有许多人家都是偷着火化的,但大雍律法明令禁止火化尸骨,这圣旨若是下了,得多出多少佛寺来? 将来再有人要火化,告到官府又该如何是好? 最后这奇怪的圣旨还是下了,不止是离城,凡因涝灾丧生者,皆由官府火化,发抚恤金,高僧超度。 一时间寺庙里的香火都旺了不少。 京中开始传言,皇上笃信佛教,又有人说,不对,皇上分明笃信道教,钦天监中就有一位得道高人。 也有人说笃信佛教的是秦王殿下,但皇上同秦王兄弟情深…… 什么都不信的沈宣和:…… 他怀疑这是佛寺道观为了收纳信众的手段,于是半月之后,又一道圣旨下了,朝廷要开始向寺庙道观征收税银。 流言奇奇无声息地平了,没想到秦王连出家人都不放过。 户部官员一个个笑得见牙不见眼,都说秦王终于干了件好事。 宣和干的好事自然远远不止这个,这次涝灾,他明里暗里不知道填进去多少银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