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4节 (第2/2页)
不过这也在意料之中,三人也都不怎么介意。 回到城中住处,进院子的时候,三人都闻到一股子扑鼻的香气。 白日奔波,都是吃的干粮,本来带着小锅小灶和食材,也是可以做顿热乎的,不过看到目的地之后,他们哪还能有野炊的念头,直接掉头就走,在路上掏出干粮来啃啃了事。 也不知是不是饿了,这香气闻起来格外馋人。 “咱快进去,洗了手去买饭……” 这三个人吧,都是年轻人,有身怀打铁技的,有管理技超标的,也有想像力丰富的,偏偏就没有一个人厨艺高明的,所以他们是能买着吃,绝不自己动手。 把马车赶进院内,三人洗去头脸上的灰尘,崔小强正掂着大盆准备往外走呢,一拉开院门,就看到一位妇人,手里拎着个瓦罐,正站在院子前,抬手要敲门呢。 “……昨日尝过了你们送来的面果子,今日恰好做了些卤味,请小郎们尝尝。” 那诱人的香气,可不就是从妇人手里的瓦罐里传出来的。 崔小强胖脸笑成了一朵花儿。 “哎呀呀,这可真是太客气了……” 不过接过瓦罐的手速可一点没含糊。 “婶子且稍等等,我去把瓦罐洗了……” 他手脚奇快地奔到厨房,把瓦罐里的卤味给倒出来,又倒了些热水冲涮干净。 他出来的时候,就看到那位大婶和司娓娓相谈正欢。 “你们忙着啊,我还得回去跟他们爷俩做饭呢……” 大婶抱着瓦罐转身就要走,脚下一个踉跄,司娓娓赶紧扶了把。 “婶子慢点……” 季母眉头皱了皱,脸上露出沮丧,一只手不自觉地抚上自己的膝盖。 “婶子可是膝盖疼?要不要我送您去医馆?” 司娓娓之前就听季家父子说过,他们来应祥县就是为了给季母治病,现在看着季母的样子,也的确有些弱不经风,气色不好的样子。 “不,不用,我这是多少年的老毛病了,一直在吃回春堂的药,好一阵歹一阵的,我说干脆不治了回老家去吧,他们爷俩就是不肯……” 司娓娓就接过瓦罐,扶着季母给送到隔壁。 她就观察着季母走路的姿势,“婶子这是腿上的毛病吧?” 季母坐到了椅上,一手捶腿,“大夫说这是风湿症,且得调理呢……” 司娓娓看她的表情,就知道这发作起来很不好受,想了想就道,“我那边倒是有一种药膏,贴在xue位上能扶阳去寒,似乎也有治风湿的功效,婶子且稍等,我去拿两贴来。” 季母还来不及说啥呢,司娓娓就一阵风似地走了。 一阵风似地又回来了,手里果然拿着几贴膏药。 “婶子,这膏药要放在火上稍微烤烤,化开了趁热贴到这个xue位上……” 司娓娓在自己身上比划了下。 临来时,她药粉药丸药膏的都带了一些,有备无患。 耿二叔虽然原本医术平平,可架不住人家中年以后突然发达,一下子有了那么多的专家远程教学,还给了他好些个简易方剂,耿二叔那是沉浸在中医知识的海洋里,开发了专业潜能,超常发挥,制出好些个成药,不但造福了朝圩村民,卫星村民也享受到了免费医药。 比如说小孩子们就都吃了打虫的糖丸,高老头用这个风寒贴治好了老寒腿,贺氏治好了老眼流泪视物不清的毛病…… 有效是很有效的,有些甚至比西药还有效。 但两个村的人用完了以后,还能剩下的实在不多。 在没法批量自动生产之前,司娓娓肯定不会对外出售这些药的,只能是有人出差什么的了,给备上些,或者熟人比如郑将军来求了,才会给上一点。 如果是别的病,司娓娓肯定不敢乱给药,这个膏药的话,就比较安全了。 一个外敷在xue位上又不是患处的膏药,再怎么样也不会坏到哪里去,何况这是村子里同样有风湿的老人亲自试用过的。 送走了司娓娓,季母拄起了自己搁在一边的拐杖,这是她疼得厉害的时候用的。 再怎么样,她也不能让男人和儿子辛苦劳累了一天回来没饭吃,她正要强撑着去做饭,目光就扫过放在桌上的三贴膏药了。 虽说也不是大夫给的,可她都吃了多长时候的药了?现在闻到那个熟悉的药味儿就犯恶心。 算了,死马当活马医吧! 季母赌气拿起一贴药膏进了厨房。 季家父子俩吃着久违的卤味,粥都比平时多吃了一碗。 “娘你今日的腿有没有觉得好一些?” “好像是好一些。” 季父无语地望着季母,“每回问你都是这么说……” 可见都是报喜不报忧,等到剧烈发作的时候就又全露馅了。 季母干笑了两声,“这就是反复的……咦?” 她做饭的时候腿还疼得不行,有时候烦得她恨不得把腿割下来塞进灶眼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