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4节 (第1/2页)
田草儿这不是怀上了么,月份还小,还不怎么需要人照顾,他就能离村去干活。 等到活儿干完了回来,正好能赶上田草儿临产,他就踏实在家伺候月子和宝贝娃……不用出村,反正他都出去过了,谁也不能再笑话他又抠又落后了。 田草儿之前就听孔来富分析过,她也是支持的。 从前她娘家的村里,到了农闲的时候,汉子们也是要出去打工挣钱的。 她现在在家里,有隔壁奶奶陪着,也没啥活,顶多就是浇水摘菜喂猫,再给自己做三顿饭罢了,这样的日子,怕是好些地主家的少奶奶都比不上呢! 她怀的娃月份还浅,一点都不影响行动,吃的好穿的好,还按照周小兰那儿的育儿书上做cao和吃喝,感觉身体棒棒的。 “嗯,那我一会儿就给你收拾行李。” 孔来富还有点不舍,“我就是放心不下你。” “我这会儿好着呢!还有张老奶做伴,有啥放心不下的。” 像周小兰有公婆帮衬那自然好,可像她这样,没有公婆管着也挺自在。 而隔壁张老奶跟她相处得又好,还教她不少在朝圩村的为人处事。 “嗯,那行吧,你一个人在家里,闷了就去张老奶那边,找周小兰说话也行,要是觉得不舒服,就赶紧去找耿二叔……哦,对了,耿二叔给的营养药片别忘了吃。” 临走的这两天,孔来富是边边角角,方方面面的都想到了,拉拉杂杂地叮嘱了田草儿一大堆话。 最后才依依不舍地跟着队伍走了。 这次带队的是王大军。 王大军也是好长时间没回来跟老婆孩子团聚了,这次回来就住了五天,挑了一批干活的劳力,准备带去卫星村,开始大干特干。 村里的上下水管路和装修这些,从朝圩村带来的这些劳力都很有经验,用不了几天就能弄好,就是修路费事。 这个年头没有运货车,没有压路机,基本全部都得靠人力运输,这个效率就慢了。 只能用大量的人力来推。 第154章 新知故交 卫星村要开始修路,用到的劳力肯定是少不了的。 虽然从朝圩村带了几个人出来,卫星村也有几个劳力。 但没有各种基建设备,这点人力是不够用的。 再说朝圩村总共就这些劳力,各有各的技术,自然是不能让他们做没技术含量的苦力活了。 王大军就开始到周边各个村子里去招临时工。 一起去的,还有司娓娓和封二牛,许小云。 他们赶了驾车,车上载了些卫星村出产的货物,大都是不贵而且实用的东西。 比如说彩色的丝线,花样子,儿童画书,甜辣酱,粉条子这些。 毕竟,许多的村民,除了逃荒,一辈子都不会出村子二十里。 就算出了村子去趟县城,也是绝对不舍得在城里多花一个大钱的。 也就更不可能去卫星村的特产店了。 所以当他们的马车来到村里的时候,车上的货物让大部分村民看着,都是头一回见,只觉得十分新鲜。 一堆人围在车前头,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这回来的货郎倒是真阔绰!” 大部分村民都没进过县城,他们的日常所需,比如盐巴茶叶,针头线脑,布料首饰,玩具黄历什么的,都是从游走各村的货郎那儿买的。 货郎挣的就是蝇头小利,马车是不可能用的,就是手推车都舍不得打一个,一般都是靠肩挑担,身背货箱。 大老远地进村做生意,风尘仆仆的,肯定不可能多光鲜。 而王大军他们四个,都衣着体面,就连小娃子都收拾得极其利落,长得还唇红齿白的,可不就更招人稀罕? “是啊,这些东西瞧着也好,估计价钱也贵……” 村民虽然围观的多,可上来问价的没有。 主要还是司娓娓他们太扎眼了。 不管是长相还是打扮,都不像是普通的庄户人家。 “各位乡亲们,我们是东边卫星村来的,因为要修路人手不足,所以想在附近的村子里请人去帮忙做工,一天工钱十文,管两顿饭。既然都来了,正好我们村也有些出产,就带了来,看看有没有乡亲们需要,因都是乡里乡亲的,每样货品都打能便宜两成……” 司娓娓露出笑脸,手里拿着各种特产,开始推销。 这两天他们已经去了三个村子了。 这周边的村子还是穷啊……哪怕他们带来的特产都打了八折了,卖出去的还是不多。 尤其是昨儿去的一个村子,居然只卖出去一包粉条! 倒是头两个村子,好歹各种特产都有人买。 司娓娓手里拿的各种物事固然让村民们稀罕,可司娓娓说的话却更让人激动。 “一天工钱十文,还管两顿饭?在什么地方?” 现在还不到秋收,正好有闲的工夫,虽然天气热一些,但能挣到工钱,谁不乐意啊! 就算是村子里的能人们,到县城里去扛活,也不是每回都能找到的。 而且一天十文这个价,在城里也是高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