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7页 (第2/2页)
城市、相对闭塞的山村,重新回到车水马龙、纸醉金迷的国际化大都市。 真到了要走的时候, 居然有点舍不得。 但是很快节目组就会正式入驻茶花村,开始真人秀的拍摄,所以再见的日子就在不久的将来,也确实没什么好矫情的。 不过村委商量了一下,还是给他们弄了个送别宴。 反正对村子里的人来说,以前忙碌了一天,回家就想吃口热菜热饭, 看会儿电视什么的, 就该睡了。后来郑书记来了, 弄了很多花里胡哨的节目, 极大地丰富了大家的娱乐方式。 村民们放松的方式, 就渐渐从待在家里看电视, 变成了聚集在村委办公室这边。或是吃一顿热热闹闹的大锅饭, 或是自己弄一些表演甚至比赛, 郑书记甚至弄来了一个投影仪, 专门给大家放电影。 不过跟那些喜欢好莱坞大片的年轻人不同, 村民们对现在的流行时尚很难理解,更喜欢看那种经典的老片子,一遍又一遍,百看不厌。为了找片源, 郑书记也算是费了一番心思。 所以大家早就已经习惯了隔三差五就聚一次,现在只不过是加上了送别宴的名头,弄得更正式一点罢了。 更正式的意思是,不能像之前那样熬一锅牛骨汤或者烤一只羊就完事,虽然大菜很硬,但总归来说还是不像席面的。这回村民们下了功夫,按照红白喜宴每桌二十个菜的标准,弄了几桌正式的席面,大家在场坝里摆开桌子,各自落座,就热热闹闹地吃了起来。 这还不算完,一群人刚举起筷子,耳边突然听见“嚓”的一声脆响,随后便是一片“梆梆梆”的鼓点,带着一种干脆利落的节奏感。 而后,两行穿着红红绿绿表演服装的腰鼓队就从办公室里转了出来,一边打鼓,一边绕着几张桌子跳着简单的舞步。领队走在最前面,用钹儿给大家带节奏。 表演的都是村里上了一点年纪的妇女,这套动作似乎是练熟了的,看起来像模像样。村民们似乎也很熟悉,她们一出现,大家就纷纷放下筷子,开始起哄鼓掌叫好。 戚蓝比较倒霉。 她有吃饭前先喝一点汤的习惯,腰鼓队出来的时候,她一口汤刚含在嘴里,险些直接喷出来。 面前满满当当一桌宴席,她要是真的喷出来,就不能吃了。所以戚蓝也只有憋着,艰难地将这口汤咽了下去。自己憋得脸红脖子粗不说,汤又灌进了气管里,呛得她咳嗽连连。 要不是阮渔及时用纸巾糊住了她的脸,说不定就要当众丢人了。 好在腰鼓的动静实在不小,除了就坐在旁边的人,也没人注意到这一点。郑书记倒是担忧地看了几眼,见没什么大问题,就也假装没看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