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色成瘾:一品神探夫人_第180章 管杀不管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0章 管杀不管埋 (第2/3页)

随意游走,无意中去了府上后院,见那里有一处废园,缺木少瓦,与侯府轩昂房宇不甚相符,不知侯爷可曾去过?”君兮试探的问,目光幽幽打量在夏远身上,却见夏远听到荒院二字面色骤紧,身子明显一震。

    “侯爷怎么如此紧张,难道那废园里有什么吗?”君兮嘴角翘起,面露讽刺。

    她已经可以确定,当年之事,他知道。

    在此之前,在她今日截下夏远前一秒,她心中依然存有幻想。夏远毕竟是她生身之父,她娘虽是婢子但毕竟为他产下一女,以他对夏灵的宠爱来看他是喜欢女儿的,或许当年他可能不知道她们母女的存在,霍宛心对她们的所作所为他亦被蒙在鼓里而不尽知。

    然而并不是。

    提及废园枯井他如此紧张的表情表明他分明是知道那件事的。即便他可能不知道她于深井之内那三年,却也是知道她们母女的存在,知道山神庙发生的事。

    而他——她的生身之父却纵容霍宛心将她们残忍迫害,当真绝情心狠。这是她爹,她心心念念的爹,她也配!

    “将军说笑了,那荒院废弃二十余载了,因在最里角落,鲜少人去也就一直荒着了。将军怎么逛到那里去了,莫要破砖败瓦污了眼。”夏远目光闪躲瞥向一旁。

    “本将军也觉得甚是污眼。”君兮面啜冷笑,目光炯炯盯着夏远不自在的脸,“谢也道了,眼下本将赶着赴南赈灾这便告辞了。”君兮虚搭一礼。

    “将军慢走。”夏远双手负后微微颌首,看着女子利落离去身影,面色微凝。

    当年那件事已经过去了十几个年头,知道细情的也已全部杖杀。十几年来相安无事,如今那荒院枯井盖着的石板突然没了,可是她发现了什么?

    ==

    江南突然遭遇洪灾,李治确也急了,君兮还未回到营中,圣旨便已经到了。

    鬼和王正在训练将士们,见宫里来了人一头雾水的接了旨。圣旨里说了一大串的溢美之词,把君兮几个月来的事情从头到尾讲述一遍,夸了个昏天黑地。总结大意不过是封君兮为钦差大臣,即刻启程赴南赈灾。还御赐金牌一块,据说见令如见陛下亲临。

    随圣旨一同送到营中的还有赈灾粮草、蓑衣和一些应急药品。

    听旨中有“即刻启程”四字,鬼知道事态紧急,趁着君兮尚不曾归营,招了雪羽鸽传信宫澧。

    果不出所料,君兮回了营中片刻未歇,当即点将一万,分粮发蓑,争分夺秒连夜奔赴余杭。

    然而,八月十三是宫澧的生辰,亦是亡母祭日。自从宫忍去后,每逢这一日他便把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或上山祭奠或去坟冢上香。但因为墓中其实并无尸骨,所以自从国公府重建之后,每逢这一日他便把自己一人关进密室里,那里挂着三幅画像。

    宫澧从密室出来已是子时,雪羽鸽正站在窗棂上低头啄着白羽。他看了密信赶到营中时,只看到了留守营区的魑魅魍魉等人,还是晚了一步。

    日落月悬,夜啼悠悠,晦暗苍穹几点星子硕亮异常,宫澧负手而立,微微仰首眺望东南方向。

    ==

    八月十五。

    东都洛阳。

    五更天一到,厚重城门准时打开,百年厚木发出沉闷轰响,似巨虎呜嗷张口。

    一座城门幽幽挺立于晦明晨色,透着百年老城的底蕴。

    五更天,天角微白,城门开,城里浩浩荡荡的迎候队伍便出了城去。

    城外三十里,十里长亭。

    风轻卷,发飞扬,兵骑齐整分列两旁,迎候番国使团车驾。

    身位前首的是左丞沈洵和代王李弘,皇子丞相亲自列迎,可见天子视重。

    暖阳灿灿,金日高悬。

    天角之边轰隆声声,脚边石子抖颤似地震。地平线上,人影放大,扬鞭策马卷起尘土飞扬。

    远远的,七面大旗迎风高扬。

    青底大旗,金丝边绣,兽禽图腾,飞爪蟒兽。自左向右,匈奴,西域,突厥,吐蕃,鲜卑,高丽,契丹七国番旗齐头奔近。

    奔至亭前十丈倏地勒马,快马急勒扬蹄长嘶,马骑急停,队伍行止。七顶金顶马车停在队伍中央。

    车停风止,七车车帘不约而同逐个掀开,里面坐着的人齐齐看向前方来迎队伍,手中金牌递出,车侧骑兵策马来前,双手递交到高坐马上的沈洵和李弘手上。

    七块金牌乌金篆花,图腾各异,入手冷凉沉甸,那是七国之使令。

    沈洵与李弘转而相视,微微颌首。

    “领兵回都。”李弘高喝一声。

    禁军铁骑开道,皇子丞亲亲临,领着七国使团向洛阳城驶去。

    朝阳初升,暖光满天,城门鎏金,十里铺红。至此,宣扬百余日的来朝使团终于踏进了东都城门,高头大马拉着七驾马车缓缓驶向宫门,一时万人空巷,七国使团热闹入都。

    夜。

    大明宫。

    接风宫宴。

    此乃边关战平以来番国首次入都来朝,泱泱天朝上国自不能丢了脸面,因而对此大家都甚是重视,这些仅仅从一个宫宴便看得出。宫宴布的奢华大气,帝王李治临位首高坐,七国使臣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