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女友_第17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5节 (第2/3页)

史,但他等了很久,林知夏也没再说一个字。他彻底放弃了《探索宇宙》的成年版故事。他把她搂得更近了一些,又亲了一下她的脸颊,逐渐沉入梦乡。

    *

    第二天一早,江逾白开车送林知夏回家。

    林知夏和他在安城小区的门口分别,他再绕路去公司上班。他的工作效率比平常更高,处理文件的速度快了不少,哪怕他察觉某一家子公司的全年业绩烂得一塌糊涂,他心底也没有丝毫波澜。中午和家里的长辈视频聊天时,他顺道提起了那家公司,爷爷就告诉他:“去年划出的新公司,今年才交给你分管,亏损是常事,不打紧,你按你的方法来做事。”

    江逾白拿出一份文件,把话题转到了“量子科技实验室”上。他的团队已经拟好一份合同,他在合同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爷爷又叮嘱他:“新产业投资,你悠着点儿。”

    江逾白声明道:“我自负盈亏。”

    他很相信林知夏的能力。

    林知夏还没有拿到大学的正式聘任文件。不过,副院长已经和林知夏取得了联系,希望她能为交叉学院的大三年级本科生们开设一门名为《量子位与计算机》的课程——数学、物理、计算机、电子工程学院的学生们也可以选择这门课。

    副院长还说,科研与教学两项任务压在肩上,年轻老师的压力会比较大。如果林知夏不想开课教书,院里的领导们也表示理解。

    林知夏立刻表态:“没关系的,我很喜欢教课,我会认真备课,准备好教案、作业和试题,期待今年九月开学。”

    副院长欣慰不已:“好啊,好,林老师,学生们等你九月开学。”

    第139章 入职

    为了准备《量子位与计算机》的教学材料,林知夏在网上搜索了全球顶级大学的相关课程。

    斯坦福、麻省理工、普林斯顿、加州伯克利等等众多世界一流名校经常会把课堂笔记、课后作业、考试习题公开在学校的官网上。这些学校开设了多种多样的与“量子计算”相关的课程,涵盖了各种量子算法、模拟、通讯、编程实战内容。

    林知夏一目十行,快速地扫视了各个大学的教学方案。

    她仔细地回忆了从前读过的书籍和论文,又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撰写《量子位与计算机》的教案,精心设计每周作业,顺便做好了课堂ppt,标明了所有参考文献。

    到了2016年三月份,林知夏的名字被公示在全国人才名单上,学校也公布了“拟录用人员名单”,正式与林知夏签订特聘合同。林知夏拿到了“副高级职称”,等同于副教授。不过,这份特聘合同是有年限的,五年之内,如果林知夏的学术表现不佳,学校有权取消她的特殊待遇。

    合同生效的第一天,林知夏就凭借“教师个人账号”登录学校官网,提交了一份“新开课程申请”,上传《量子位与计算机》的电子版教案和ppt文件,等待教务部的审核结果。

    与此同时,学院还在积极地帮她筹备课题组。

    学院的一位领导建议林知夏从今年开始招生,因为林知夏是十几篇sci一区文章的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又有专项的科研基金,还和国外几个顶尖实验室保持了密切联系,研究生跟着她学习,各种资源都能沾一点光。

    林知夏很愿意招收硕士生。

    至于博士生……

    根据林知夏的特聘合同,她有招收博士生的资格,但是,她觉得自己经验不足,尚需学习,暂时没有多余的心力培养博士。

    *

    2016年的三月下旬,林知夏所在的大学举行了“硕士研究生复试”。

    今年二月份,初试成绩公布的时候,不少同学就提前联系好了导师。

    林知夏虽然名声在外,但她的教师主页在今年三月份才更新,压根没有学生找她,最后还是系主任的助理给她推荐过来一个学生——那学生名叫詹锐,二十四岁,毕业于北京的一所985理工大学。

    詹锐是个男生,身高不到一米八,长相秀气白净,性格比较内向。

    本科毕业后,詹锐在北京工作了一年,辞职回家考研,分数超过了初试线,但他一直没有主动联络任何一位导师。

    为什么呢?

    因为他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