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6节  (第2/2页)
子惊恐地望着自己。    他心里没来由的烦躁、窝火。    刚才燕渟要认她做meimei的时候,没见她脸上有什么表情,还一直睁大了眼睛看着燕渟,不时给他一个笑容,这会儿他上个马车,她倒害怕成这样?    “坐着别动。”太子道。    徐幼宁只能乖乖坐着别动。    来者不善,她尽量做个木头人。    太子坐到她的身边:“你跟燕渟说过话?”    徐幼宁张了张嘴,还没出声,太子便道:“说实话。”    在他心里,自己是个不说实话的人吗?    徐幼宁觉得自己脖子凉悠悠的,只好道:“先前我跟公主殿下在堆秀山喝茶的时候,梁王殿下来过。”    万幸,在堆秀山上的时候,燕渟教了她如何对付太子,那会儿她心里就预想过如果太子问起,该如何回答。    “跟你说什么了?”太子问。    徐幼宁开好了头,往下说着就顺了,“梁王殿下一直在跟公主说话,后来公主离开了,才又跟我说了话。就问我年纪,又问我害喜重不重,平时爱吃什么?”    “你都回答了?”    “也没细说,只同梁王殿下说了些大概的,就说了我爱吃桃儿、杏儿。”说完,徐幼宁小心翼翼道,“殿下,可有什么不妥吗?”    太子皱眉:“以后离他远一些。”    “知道了。”徐幼宁想了想,觑着太子的神色道,“殿下,要不往后我不进宫了,省得惹祸。”    这话是出自真心。    虽然她不讨厌燕渟,也不讨厌燕渟要她做meimei,可她直觉燕渟是一个危险人物。    徐幼宁跟他们这些王爷、公主都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她是安安稳稳地把孩子生下来,保住自己的小命。    太子见她如此,自然不疑有它。    反是轻笑了一声,“用不着怕他。”    徐幼宁眨了眨眼睛。    这算是蒙混过关了?    太子的目光不知道看向何处,过了一会儿,方转回徐幼宁这边:“今儿在母后那边回话,可吓着了?”    徐幼宁摇头。    “你不害怕母后?”太子问。    徐幼宁仍然摇头。    虽然皇后娘娘很有威仪气度,但她说话的时候不会给人压迫感,也不会一直追问什么事,所以徐幼宁在皇后跟前还算轻松。    太子道:“见过母后的人都赞她平易近人。”    那见过慧贵妃的人呢?    徐幼宁下意识的想,想归想,这种话她可不敢问出口。    太子见她闪烁的眼神,顿时她在打小九九。    “想什么呢?”    徐幼宁牢记燕渟“九分真,一分隐”的教诲,便道:“上回我跟着庄敬殿下到御花园玩,她都不肯跟宜妃娘娘说话,今日在凉亭里,我瞧着殿下,倒是跟宜妃娘娘和睦得很。”    太子轻轻一笑:“你是不是还想说,母妃跟她们都不对付,但我跟她们瞧着都不错。”    燕渟说得对,他是最聪明的人,在他面前绝对不能说假话。    “是觉得有些奇怪。”    “我跟母后亲近,是因为我小时候,是养在坤宁宫的。”    “啊?”这下徐幼宁当真吃惊了。    慧贵妃生得那样天姿国色,定然是一进宫就备受宠爱,为什么她会把那么宝贝的儿子送去乾清宫养呢?    太子看着她疑惑的模样,继续道:“母后本来是有一个儿子的,是父皇的嫡长子,也是我的大哥李济。那个时候依照南唐和北梁的约定,要互换嫡子为质,双方自然都舍不得自己的嫡子,可正是因为嫡子宝贵,才能互相平息疑心和猜忌。燕渟和我的大哥同时从两国都城出发,两人在路上各自遭遇了截杀,燕渟活了下来,我的大哥死在了北梁。”    这段旧事徐幼宁在城中茶馆的说书先生那里听过。    说书先生还说,因着南唐质子丧生在北梁,北梁将一座边境重镇赔给了南唐,同时,北梁的嫡皇子仍然依照原来的约定留在南唐。    从前徐幼宁听这段故事时,跟说书先生讲的其他故事没什么分别。    故事里的那些人、那些事都离她太遥远了。    可是现在,她居然身在这段故事之中。    燕渟和太子都是故事中的主角,而她,似乎也跟那位坠崖的小公主攀扯上了关系。    徐幼宁叹了口气。    “叹什么气?”太子自是没有错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