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9节  (第3/3页)
会被这些老百姓当做至理名言,是要严格遵守,不得出现半点儿错漏的。    于是一夜之间,龟龄就发现原本态度消极的老百姓,竟然变得积极上进起来,伺候土豆与红薯的时候,也比以前精心了不少。    土豆还好,一般是发芽后切块,再裹上一层草木灰,埋进土里后就算种好了;红薯种下后,等藤蔓长到一定长度后是要分株的。    每一根好几米长的红薯藤蔓,两三个结点剪一截儿,然后直接扦插进土里,便能长出一窝红薯了。    而扦插这个过程,是万万轻忽不得的。    龟龄之前非常担心灾民在这个时候因为态度出现差错,可如今,都不需要他吩咐,灾民自己就找到有经验的皇庄老农,问清楚红薯藤剪条儿的时机后,自己就在合适的时间将红薯给剪条儿、扦插好了。    龟龄一开始还担心他们在乱来,等带着庄头儿到各处地里转了一圈儿……    好嘛,他瞧着比庄头儿种得都要仔细精心。    龟龄看到之后都要气笑了:他之前苦口婆心,啰嗦得跟个老妈子似的将土豆与红薯的好处都告诉了灾民,为了让他们更主动,还将土豆与红薯的产量都告诉了他们。    结果呢?他说了那么多,还比不上报纸上的一篇文章。    早知道,他自己亲身上阵,写一份相关文章投稿给鹿岁的报纸不就好了?    龟龄确实被灾民的反应给气到了,但没两天就消气了——    不管怎么样,能达到目的就是好的。    不过他也从这件事中了解到了,老百姓对书籍报纸的态度,之后在做事,也不会再笨办法了,有什么想让老百姓做的,直接写一篇文章投稿给书肆就是了,到时候再拿着报纸让灾民去做,虽然拐了一个弯儿,但效果比他亲自上阵可好太多了。    之后几个月,龟龄与灾民相处融洽到了极点——    灾民眼里,那个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大人不再经常“瞎指挥”,自然让他们高兴,偶尔见到龟龄也愿意给他一个笑脸;而龟龄若是遇上什么事儿,只要给报社寄一篇投稿,什么事儿都办妥了,面对灾民的时候自然不会再拉着脸。    等到收获的时候,龟龄再次出现在了田间。    老百姓都忙着收获呢,除了村长里正等人过来接待,根本没人往龟龄面前凑。    突然,村民发出一阵惊呼。    龟龄正要转头去看,又听其他地方接二连三地传来惊喜的叫声。    他正要细问,就见旁边的村长冲着自己行礼,满脸焦躁地开口:“小的仿佛听到犬子在叫,有些担心,大人可否准许小的过去瞧上一眼?”    龟龄点了点头:“正好我也好奇,一起过去吧。”    于是村长带头,很快就到了他家的田里。    他们刚到,村长还没来得及问呢,村长的儿子便一脸惊喜地捧着一堆土豆出现在村长面前:“爹爹爹爹,你快看,这是挖出来的土豆!”    村长茫然地看着儿子:“我知道这是土豆啊。”    儿子张嘴,有些语无伦次:“这是土豆啊,一窝土豆!这么多!就跟大人说的一样,这么多,我们今年和明年都不用饿肚子了!”    村长还有些懵,龟龄笑着开口:“村长,你儿子的意思,应当是他手上的这些土豆全都是从一个坑里面挖出来。若是其他坑里面的土豆也都和这一次相差不大,那么你们不但今年不会饿肚子,这些土豆甚至可以让你们吃到明年,完全不会饿肚子。”    村长先是一愣,旋即惊喜抓住儿子的肩膀来回摇晃:“你说的是真的,这些土豆真的是从一个坑里面挖出来的?全都是?”    他儿子被摇得眼冒金星,却还是强撑着开口:“是是是,老爹你先放开我啊,我脑袋好晕!土豆全都掉地上摔坏了!”    村长瞬间松手,也不管儿子头晕目眩,在原地直打踉跄,直接蹲到地上满脸虔诚地将土豆一个一个地捡起来,放进了衣服里面,就像是在对待什么宝贝一样。    龟龄愣住,蹲到地上想帮他一起捡。    刚捡起一个,就发现一大滴水落到了地面,留下一抹让人心里发酸的印记。    抬头一看,里正与村长的儿子虽然脸上带笑,眼眶也微微泛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