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7节  (第2/2页)
    许秧打算先看看,如何食材丰富,品质又有保证,她也不想天天跑市场。    李知秋把名字推荐给许秧,“秦梧堂的门路挺广的,几乎所有食材都能弄得到,价格是贵一点,但品质有保证。”    许秧下载了这个名为嘟嘟生鲜的app,点进去一看,首页的横幅就是介绍今日新进了什么进口食材。    底下的分类也很清楚,蔬菜、水果、鲜花、海产等等。    许秧刷了下app,发现食材确实很丰富,比她以为的还要多。    “还不错,我明天下单试试。”许秧关掉手机。    李知秋不一会就把一碗汤喝完了,许秧又给她盛了一碗,这回碗里多加几块绵软的山药。    “我听郑经理说,除了绿豆饼,你还给了一张香葱饼的配方。”    “只有绿豆饼太单调了,以后还会有更多产品的。”许秧笑着说。    “真让人期待。”李知秋放下汤匙,“其实厂里不用考虑我,rou类加工品也可以做。”    “以后再考虑吧。”实际上,rou类食品要考虑的东西并不少。    如果是大批量生产,这就意味着rou类需求增多,但是对原料的质量要求不能降低,成本其实很高。    加上为了长期保存,要添加各种添加剂,味道就容易大打折扣了。    李知秋没有待很久,走后,许秧把店门关好,稍微收拾下就休息了。    第二天她早起做早餐,熬了小米粥,还煎了葱花饼。    李知秋过来接许秧时,正好能吃上还温热的早餐。    在车上,许秧点开嘟嘟生鲜app,选了几样食材加入购物车。    她在考虑今天要不要请客的事,所以今天早上的菜单还没放出来。    两人到工厂的时候,就见到了红色的拱门、气球之类的,看着挺喜庆的。    在桂城,一些老习俗都保留了下来,点香、拜神等一番流程下来,许秧都晕乎乎的了。    鞭炮噼里啪啦响着,许秧闻着空气中的硝烟味,对未来更期待了。    工人们换上工作服进入车间开始工作。    流水线生产效率快,一个个绿豆饼被送入烤箱烘烤,完后再经过质检、包装。    许秧拿着新鲜出炉的绿豆饼,外包装是豆绿色的,黑色的绿豆饼三个字犹如三朵盛开的花朵。    厂名最终并未定为霜降,据说算过不好,而许多好听又好记的名字都被注册了,最后定为了乐悠悠。    许秧觉得这种abb格式的词语好记也好听,而且寓意也不错。    李知秋撕开外包装,掰开绿豆饼,小小吃了一口,她略有些惊讶:“许秧,跟你做的很像。”    “复原得还行吧。”许秧笑着说。    郑国艺在一旁说:“我觉得这个香葱饼更好吃。”许秧给的香葱饼是香脆的,呈淡黄色,表面有绿色的葱末。    香葱饼做得薄,口感香脆,还能吃出薯片的感觉。    许秧想了想:“要不要我在微博上帮忙宣传一下?”    “我让人注册个官方微博号,你晚点转发。”郑国艺也有这个打算,新厂刚开,直接请明星代言不划算。    李知秋说:“定价不能低。”    这绿豆饼用的材料都是好的,价格低了不划算。    郑国艺赞同道:“确实不能低。”    他打开手机,给李知秋和许秧看目前的定价表格,包括原价、不同活动的优惠力度等,全都算得清清楚楚。    “按个算?”许秧惊讶了下,一个五元会不会太贵了?    “按数量方便。”按数量算,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数量,一目了然。    且这样能省去销售时要面临的一些问题,如一斤有几个、是否缺斤短两之类的问题。    任何东西,一旦能投入流水线生产,产量是惊人的。    许秧和李知秋在厂里待了两个多小时,走之前,车上已经塞了好几箱新鲜出炉的绿豆饼和香葱饼。    今天开业第一天,食堂的伙食很好,不过许秧想要回家,就没留下吃饭。    李知秋送许秧回去,搬着搬箱子,一进院子,就看到刘莹抱着文文在走廊下转着。    她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白白胖胖的文文吸引住了,中午的计划瞬时被抛到了脑后。    许秧见李知秋的样子,笑着问:“秋姐要不要抱抱他,文文很乖的。”    “可以吗?”李知秋点头,紧张得手都不知道要怎么放。    刘莹手把手教着李知秋,文文不怕生,换了个人抱还是悠哉地动着他的小手小脚。    许秧进厨房,许澈已经把饭给做上了,正在洗小油菜。    “哥,午饭我来做吧。”许秧打开冰箱,挑了几样食材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