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第105节  (第2/2页)
了临时搭起来的屋,把东西放在架子上,回头看他们,“怎么了?”    方斯闻看她,脸色正常,白里透红,眼睛漆黑有神,行动干脆,“这就是你说的要晕倒在工地上的人?”    苏擎点头,拉过谢雁,举起她纤细的胳膊,“你看,瘦成这样。”    谢雁:“?”    他在她耳边说,“想吃好吃的,就配合一下。”    方斯闻:“可现在是冬天。”    “山上下雪,河谷又没有结冰。我知道你做鱼最厉害!”    苏擎说,“我这几天天天爬山,我也饿得腿软。”    方斯闻叹了口气,进屋提了个桶出来,装着日常用的工具,再看向苏擎,“你是打算我自己去抓,然后自己吃吗?”    “去去去!”    苏擎推了推谢雁,放开她,“快,今天方哥请客!”    所谓请客,就是在河谷里抓几条肥鱼,就地烧烤。    落谷河的环境的确优美,这里人迹罕至,没有垃圾和人为制造的其他东西,河水没有结冰,冲刷着河床,发出簌簌的响声。    抬头,两侧就是高不见顶,直入云端的大山。    冬天的水冷,方斯闻做了个特殊的鱼叉,不长,尾巴上拴着绳子,看准了鱼,就把鱼叉扔下去,抓住鱼再沿着绳子把鱼和叉子一起收回来。    “我力气不够,你想吃鱼,就自己抓。”    他负责生火,苏擎则站在河边,手里的鱼叉扔的倒是挺准,十次有三次能叉上来鱼。    抓了六七条,他们自己吃了四条,剩下的给老吴他们带去,让大家都尝尝rou味。    后来在想方案的时候,谢雁想的就是这个鱼叉。    鱼叉尾巴上绑着线,直接扔到对面,插在鱼身上。    如果把线换成先导索,那么鱼叉,又该用什么代替呢?    鱼叉要飞过的地方,不是半条河,而是千米的大峡谷!    这个时候,还没有能够完成他们要求的无人机,飞机由需要飞行员,思来想去,只有一个方法——火箭!    但是她联系过相关的炮兵专家,对方表示,他们能提供的炮弹射程为两百米,并且不能带上绳索。    这也是她没有一开始就提出这个方案的原因。    屋子里的人都被这个想法震惊了。    用火箭修桥?    从没听说过!    先导索不是普通的绳索,一千多米的长度,会拖拽火箭,影响发射和飞行情况。    两百米的射程对于一千多米的峡谷来说,太短了,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苏擎说,“我觉得可以试试。”    他说,“我去找合适的先导索材料。”    如果要用火箭抛索,先导索要求不能太重,也不能太粗,但是为了让工程能顺利在几百米的高空完成,先导索的承重能力和强度必须非常大。    又轻又细的材料,还有有超强的承重能力。    这简直是为难它先导索。    老吴也吧唧了几口烟,“这样,我有一个老同学。”    他把地址给了谢雁,“如果是他,说不定能完成你的要求!”    他介绍的人是解放军理工大学的教授。    谢雁当面找到对方,提出了自己想法和要求。    “你这个女娃娃,想法还真……”    就连教授,也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    他说,“火箭后面,还没有连着线的,更何况,你们要带一千多米的线。”    谢雁说,“如果这条线,很轻,轻到对火箭的飞行没有太大影响呢?”    她说,“我知道有一种导弹,叫反坦克导弹,他的后面,会有一根数据传送危险,如果导弹能带尾巴,火箭为什么不可以呢?”    苏擎找到的材料,叫做锦纶高强索。    这种高强索,直径只有14毫米,一米的重量也只有105克,但却拥有极大的抗拉强度。    这种材料,是名副其实的又轻又强,完全符合他们的要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