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我渣了的前任是皇帝(穿越)_分卷(7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73) (第3/3页)

没过,递给随从让他送去给将军们决定。

    观众们好奇地议论,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写的太好了所以要给将军们看?

    也许是答案有争议,考官拿不定主意。

    赵璋问沈嘉:你觉得是哪种?

    沈嘉耸耸肩,不知,我也没见过他写的文章,也许他在军事上真有天分也说不定。

    答卷传阅到几位老将军手上,第一个看过的人摇摇头,空有理论罢了。

    第二个看过的犹豫了一下,字不错,总比连字都认不全的强。

    第三个人看完后说:有点基础,培养一段时日也许可以进步。

    第四个说:此人看着就不像个稳重的,答案也写的花里胡哨,不适合当将官。

    最后传到钱老将军手里,他看了一眼,捋了捋胡子,说:先留下吧,如果人数不足也能凑个数,不算太糟糕。

    很快,考官就宣布张禄过关了,张禄顿时喜出望外,高兴地跳了起来,观众席上掌声如潮,人俊又有才的人总是分外得人喜欢的。

    第八十二章 这可由不得你

    张禄通过考核沈嘉也为他高兴,这确实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如果把握的好,也许就是一次蜕变的机会。

    恭喜三姐夫。沈嘉去找他贺喜,看他与旁人谈笑风生,突然觉得三姐夫的侠义之心也不算坏,起码人缘好,这么一会儿就已经把未来同事认遍了。

    张禄将他拉到新朋友面前,介绍说:这位是去妻弟,户部郎中,最年轻的状元郎呢。之前张禄对沈嘉总有些芥蒂,觉得自己只是一个依靠妻族的软蛋,今天过了这场考核,他终于能扬眉吐气了,也能心平气和地对外人介绍沈嘉。

    在场都是武夫,对户部郎中这个官职了解不多,但不妨碍他们对沈嘉敬仰羡慕,这么年轻的状元郎,身居高位,可比他们有出息多了。

    沈嘉只是来道贺的,没想和他们打成一片,淡淡地打个招唿,就对张禄说:我朋友还在外头等我,我先回去了,这就让人回去告诉家人这个喜讯。

    张禄还走不得,今天过关的试炼者最后肯定是要登记造册的,而且要补录信息,所以他必须在这等,而且他的心思也不在家里,对沈嘉笑着说:那就麻烦嘉弟了。

    沈嘉离开后,演武场涌进来了越来越多的闯关者,而且质量比刚才好了一大截,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也终于肯下场了,三道简单的关卡根本拦不住那些人,过关者的人数成倍上升。

    沈嘉在门口看到坐在树荫下的赵璋,他身边只带着一个小太监和一个侍卫,在人山人海里并不是很显目。

    他走过去坐在他身边,问:回去吗?

    赵璋的目光从人群中收回来,指着不断进入别院的人流,说:我记得你说过一句话,天下人才辈出,大晋泱泱大国不缺人才,只是缺乏筛选人才的机制。

    沈嘉点点头,加了一句:如果能再多一些培养人才的学堂就更好了,人不可能生而知之,后天的学习才是他们成才的唯一途径,除了八股文,他们还可以学习各种各样的本事。

    可是这些本事都有师父教,手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有什么不对?

    太慢,受众面太窄,例如说,有一个手艺非凡的木匠,他收了一个徒弟,精心培养,将自己的手艺全部传授给他,那等他死后,这世上还是只有一个手艺非凡的木匠。

    但假如这个木匠不断的收徒,一批一批的学生学成毕业,那就多了无数个木匠,学子不也是这样来的么?

    可不断的收徒,教出来的学生如何能与精心培养出来的徒弟相比?

    沈嘉摇头,不赞同他的观点,精英毕竟是少数,国家缺的是大量的普通人才,他们没必要成为大家,只要能做好本职工作就好。这些人就像一台机器里的螺丝钉,微小却必不可少。

    赵璋想了想,觉得他说的话也有道理,不谈匠人,如果这一批军事学堂的学员能顺利完成学业,那武将也就不那么捉襟见肘了。

    回去吧,朕要好好想想怎么说服朝廷上那群大臣,人才多了,掌控在他们手中的权利就少了,他们不会那么容易点头的。

    沈嘉也知道这一点,皇帝并非一言堂,也不是万能的,内阁的决议有时候比皇帝的话更管用,但这也是明君该有的配置,真的全靠皇帝一个人做决策,那这天下早就乱了。

    回到城里时天已经黑了,沈嘉原本想先送赵璋回宫,被对方拒绝了,就坐着沈家的马车直接回了沈府。

    他如今也算是沈府的熟客了,从门房到一路遇到的下人见到赵璋也都没有特别的反应,只当老爷的好友又上门做客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