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3页 (第2/2页)
笔的时候犯了难,这新电台得有个新名字吧,总不能还叫之前的美声电台。 “光明之声。” “就叫,光明之声电台。” 要说上海滩最近的新鲜事,那绝对是《商报》搞得光明之星选拔赛。 广播剧是个新鲜玩意,没听过更没见过,可《错姻缘》大家都熟,现在《商报》上打出了广告,要选一个好嗓子给大家念《错姻缘》,这事可新鲜。 为此,大家都等着听听看,这《错姻缘》到了电匣子里,是个什么样子,更何况《商报》上可是说了还要从投票的读者里选出三名幸运观众,奖品就是一台电匣子。 一份《商报》五个铜板,一台电匣子要80块钱,这笔帐谁都算得来,那可是顶合算的。 抱着这样的心情,光明之声广播电台试播当天就有些万人空巷了的意思了。 按照比赛要求,试播三天,播的内容都是《错姻缘》第一篇的故事,十五个来参加比赛的广播员每人半个小时,不说名字,只报编号,十分公平合理。 三天试播结束,为期一周的投票就开始了,原本《商报》只是按日常发行量准备的报纸,等到第二天就发现不行了,报纸刚一发行,就一抢而空,压根不够。没办法,印刷厂只能紧急加班,加印! 等到投票的最后一天,印刷厂加印了三次,才算完成,就算这样,市面上的《商报》仍旧被炒高了,还有黄牛票贩子倒卖起了那投票页。 一时间,上海纸贵,《商报》难求。 不仅票难求,而且这该投给谁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的说该投给声音美的,有的说该投给读得好的。 有的小弄堂里就那一台电匣子,放在弄堂口的报刊亭,大家一起听,听着听着就有了争议,你扒拉我一下,我推搡你一把,谁也不服谁,闹得大家都听不好。 有些人原先并没有看过《错姻缘》,这次偶然知道了,反倒勾起了他的好奇心,到处去找完本来看,又叫书商好赚了一笔。 有的人嫌和邻居一起听不爽利,索性一咬牙一跺脚自家买了一台收音机,买不起全新的,就买二手的,反正能听就行,又带动了电匣子的销售量。 1926年元月大家就围绕着电匣子和《商报》热热闹闹地过去了。 2月1日,就是宣布结果的时候。 因为选票过多,报社和电台的人忙不过来,林决索性出了个主意,请了一百个小学生来唱票,地点就在光明之声电台大楼的院子里。 说是大楼,其实就是个二层小楼,好在地段不错,环境也好。这也是林决当初决定买下电台的一个原因,好歹,地皮还是值钱的。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