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00章 路遇打劫 (第2/2页)
。 而领头的那人反应过来之后,连忙把地上的金豆子都捡了起来,然后来到郑子文身边小心翼翼的问道:“您是郑财神,郑老爷?” “嗯?” 这下轮到郑子文发愣了,不过他还是点了点头。 “如果你口中的郑财神是郑子文的话,那么这个人是我没错!” 郑子文话音一落,只见对方的十几个人全都跪下了,然后痛哭起来。 “郑老爷,我们可把您盼来了,呜呜……” “二十年啊,我们盼了您二十年啊!” “呜呜呜呜……” 看着这一群大老爷们哭成一片的样子,郑子文顿时有些发懵,然后咂巴了一下嘴。 “啧,我说你们有话好好说话,一言不合就飙泪算是什么事?都起来,要哭把事说清楚了再哭!” 听到了郑子文的话,对方才把一边抹眼泪,一边把事情给他说了。 说起来这事还真还郑子文有关系,二十多年前,郑子文刚刚入朝为官不久,因为向李世民进献了神臂弩,所以被李世民奉为了郑州县子。 也许这是李世民的一时兴起,但是他是一个皇帝,他所说的话就是圣旨,所以虽然郑子文没有来岭南这边上任,但是圣旨却已经到了当地的官府。 也就是说,从那一刻起,郑子文就是岭南振州的子爵了,而振州这边的一百多户人家也被当地的官府划给了郑子文,并且已经上报了朝廷。 按照大唐的规矩,从当地官府把奏折上报的那一刻起,这一百多户人已经和他们没关系了。 他们有了收成,自己吃也好,上贡给郑子文也好,官府都不会过问,而他们遇到了天灾人祸,颗粒无收,那么官府也不会拨粮食给他们。 而他们现在就是遇到“人祸”了。 振州是在岭南道南边的岛上,而且还是在岛的最南部,属于沿海州县。 而属于郑子文的这一百多户人家,则是生活在海边的一个渔村,生活虽然不算富裕,但也还算过得去,他们祖祖辈辈也都是这样生存的。 但是去年的年底开始,官府突然下了命令,把他们所有的渔船全都征收走了,而且也不允许他们再出海打鱼。 据说这是要配合大唐的盟国大食国,在攻打岭南道西边的国家时,为了防止对方逃脱,所以如果在海上发现船只,将会对其进行攻击。 这样一来,这个小渔村的日子就难以为继了,在面临饥饿的威胁时,村里的几个青壮顿时一合计,就决定铤而走险了。 听完了他的话,看着面前这十几个跪在地上嚎啕大哭的男人,郑子文顿时叹了口气。 “行了,别哭了,既然我来了,就不会让你们饿着,走吧,先带我去看看你们的村子。” 说着,郑子文就朝前走去,看到他走了,那十几个人也连忙跟了上来。 郑子文现在所处的位置是雷州,想要去振州还得坐船,不过这事却不用他cao心了,知道他要去视察自己的封地,当地的官员立刻就派出了官船送他过去。 在这个时期,大唐的船是出于世界领先水平的,虽然是木船,但是体型庞大,抗风浪也很强,就算长时间航行也不会渗水。 最重要的是舒适度也很高,坐在这样的船上,显然是要比马车上要舒服很多的。 坐在船上的时候,长孙无忌就做出了决定,等回长安的时候,他要坐着船直接到扬州再上岸,然后再从扬州回长安。 经过半天的航行,大船就停泊在了振州的海边,下了船之后,郑子文就直接去了自己在岭南的封地——一个海边的小渔村。 和恒州的云岚县比起来,这个渔村显得要小很多,而且屋子也都是很破旧的样子,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郑子文拒绝了岭南官员的陪同,和长孙无忌一起走进了这个小小的渔村,还没进去,就听到连忙传来了孩子的歌谣。 “郑财神,福盈门,下到岭南来,金子银子堆满盆……郑财神,福盈门……” 小孩子一遍又一遍的念着,陪着郑子文来的几个男子顿时笑着给郑子文解释起来。 “这歌是我爹教给我的,我又把它教给了我的孩子。” 看着他憨厚的笑容,郑子文突然觉得自己的眼睛有些酸楚。 看他的年龄,大约也就是三十不到的样子,也就是说,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念叨着“郑财神”的歌谣了。 但是结果呢,别说金子银子堆满盆了,就连吃饭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还需要冒着杀头的危险出去抢。 而且归根结底,这个小渔村之所以会面临这么大的困境,主要问题还是在他郑子文的身上。 想到这里,郑子文突然有些羞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