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走向战争 第25章 德意志号的新任参谋官 (第3/4页)
平平,为人非常客气,不喜欢参加任何形势的争论,对舰长洛恩的命令总是不折不扣的认真执行,属于那种不容易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却非常实用的军官。 尤其让张海诺感到高兴的是,他海军进修班时的好友雷蒙.冯.舒伯特目前正在这艘军舰上担任航海官——看来他在飞艇部队服役的经历对于这个职务是很有帮助的;同期毕业并且随“格森”号训练舰远航的利奥波德.斯托恩也在这艘新式军舰上谋得了火炮测距官的职务。 作为“德意志”号的参谋官,张海诺在舰上的职权仅低于舰长洛恩和副舰长卢克,由于有卢克这样一个从来不知道偷懒为何物的军官在,他每天的工作任务相对比较轻松:和卢克轮流检查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当然,有时候洛恩也会亲自参与进来;协助洛恩落实总参谋部和舰队司令部发来的各项指示工作,把这些信息汇总和归档,并且担负起上传下达的中间角色。 在改进型雷达安装上舰之前,张海诺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解这艘军舰以及各部门军官和水兵上。在洛恩以及各级军官的努力下,舰上的大小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水兵们士气旺盛、心态乐观,各种设备运转情况良好。 在完成水上飞机弹射器改装之后,张海诺随舰进行了两次海上例行巡逻,一次在波罗的海靠近波罗的海域,这里海况相对较好,“德意志”号在标准状态下甚至能够跑出26.3节的航速——洛恩告诉他,这艘装甲舰在轻装试航时曾达到过28节的最高航速! 另一次例行巡逻,“德意志”号则通过基尔运河进入到北海区域。20年代中后期完成扩建的基尔运河,不仅拓宽了河道,对两岸的建筑也进行了重新规划,给人一种简洁明快的感觉,而如今的“德意志”号同样具备这一风格:硕大的主炮塔和敦实的舰桥之外,甲板上随处可见宽敞的空间,就连舰尾两座4联装鱼雷发射器也置于一个流线型的容器之内,看上去颇有超前设计意识。站在这艘军舰的甲板上,张海诺和普通官兵一道接受了来自沿岸居民的欢呼,看着男士们挥舞帽子、女人们抛来鲜花,看着那些孩童们随着缓慢航行的战舰快活的奔跑,他愈发觉得自己选择到水面舰艇部队来是更适合自己的——这与他1916年时的选择恰好掉了个个。 “逆浪航行时甲板上浪严重——原因,舰体前部缺乏舷弧!” 颠簸的船舱里,张海诺用钢笔在自己的航海记录上写下这样一行字。在基尔海军学校进修班的学习,让他掌握了许多之前不曾了解的专业知识。在大战之后的十余年间,各国在战舰设计上新思路层出不穷,工程师们在提高舰船性能方面不断进行着各种尝试和努力,战舰速度越来越高,对舰体设计所提出的适航性要求也相对提高,这时候相对平直的舰首显然已经不能适合远洋作战的需求——在历史上,除了不幸的“格拉夫.施佩尔海军上将”号之外,另外两艘袖珍战列舰都在40年代初进行了大西洋艏的改造。 尽管舰艏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作为一艘远洋袭击舰仍具有自己的优势。张海诺在航行途中着重了解了它的动力系统,8台man柴油机以及轮机系统在持续航行时表现稳定,舰上储备燃油3,500吨,15节航速下续航力达到1万海里。 从北海巡航回来之后,“德意志”号驶入基尔港德意志造船厂的船台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检修,大多数官兵都休假去了,张海诺则和舰长洛恩一道留下来。在此期间,他梦寐以求的舰载雷达终于要安装上舰,出于保密性的考虑,这次改装是在对外封闭状态下进行的,而且上至舰长下至水兵,但凡知情者都被要求发誓不向任何人泄露这一秘密。根据来自海军司令部的命令,安装后的雷达天线必需确保不被其他舰船发现,这也意味着进出港以及附近有其他船只时,官兵们必需把它拆卸下来——这与历史上的一幕何其相似。 在战争爆发之前,张海诺认为这样的保密措施是有必要的,但他还是从雷德尔那里争取到一条补充命令:假若军舰处于和敌人交战状态下,可由舰长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公开使用这一秘密设备。 数年后,当帝国元首直接下令必需使雷达处于绝对保密状态时,张海诺再一次据理力争,并且从这位对海军战术不甚了解的统治者那里争取到一道相似的补充命令。 经常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