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驰骋大洋 第12章 重量级对抗 (第4/4页)
试验室的无线电干扰设备来阻止对方通知自己的母舰,这一情况令张海诺和他的舰员仿佛回到了12月5日,在那片随处可见浮冰的海域,他们不幸被新西兰轻巡洋舰所发现,所不同的是,这一次“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还没有进入对方军舰的视线。 不用翻阅《简史舰艇年鉴》,张海诺便知道自己这艘战舰的航速在大多数英国巡洋舰面前都不占优势,虽然不确定对方的身份,但摆在他面前的选择只有两条:其一便是利用雷达令自己始终处于对方战舰的视线之外,其二同样是利用雷达优势,但目的是击沉对方。 虽然很不情愿,可因为担心对方是拥有不止一艘军舰的编队,张海诺和朗斯多夫经过商量后决定采用规避战术,而即将在数小时后降临的夜幕也是上佳的掩护,但仅仅过了一个多小时,雷达屏幕上搜索到一艘形单影只的舰艇,朗斯多夫突然成了态度积极的主战派。 一番讨论之后,张海诺决定派遣舰上的侦察机前去探查一下对方的身份,为了避免被对方发现这艘战舰的新方位,他特意叮嘱飞行员离舰后不要直线飞往目标上空,离开时亦不要直接返回。 两舰之间的距离并不远,尽管绕了一个圈子,但ar 196还是在40多分钟后便返航归来。经飞行员和机枪手辨认,那是一艘三烟囱的万吨级重巡洋舰——它悬挂英国海军旗,而在英国海军的重巡洋舰中只有伦敦级、多塞特郡级或者肯特级采用三烟囱布置。 畏于被对方密集的中低空防空火力击中,飞行员只能采取高空侦察的方式,因而无法进一步确认那艘英国战舰究竟属于范围内的哪一级,但这对张海诺来说并不重要,因为这三级重巡洋舰皆以8门203毫米舰炮为主要武器,主装甲带均为4.38英寸(111毫米),最高航速32.5节,区别在于伦敦级舰桥和桅杆稍稍后移并设置了防鱼雷隔舱,多塞特郡级装备了新型的炮塔而舰桥高度略低。相较而言,肯特级下水最早、设计最为原始,但也是目前这三级重巡洋舰中唯一接受了现代化改装的一级。 张海诺原本并不倾向于和对方交火,但朗斯多夫的一句话提醒了它:如果“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重创、击沉甚至是俘获了那艘英国重巡洋舰,皇家海军必然在震惊之余派遣更多的舰只前来绞杀这艘德国袭击舰,就“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的战略意义而言,这将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胜利。 过多的犹豫只会延误战机,张海诺当机立断:利用夜晚的雷达优势出击,趁英国海军还没来得及给他们的大型战舰装备舰载雷达之前再捞他一笔!事实上,二战中英国海军的舰载雷达直到1940年磁控管被发明后才真正发展起来,可惜的是普拉特河口之战中,朗斯多夫未能很好的利用这一优势,即便如此,他还是利用“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的火力和装甲优势重创英国重巡洋舰“埃塞克斯”号、击伤轻巡洋舰“阿贾克斯”号和“阿基里斯”号,却被英国人故作声势的电文和行动做误导将战舰自沉于乌拉圭的蒙得维的亚港,实际上当时能够阻截朗斯多夫的就只有受伤的“阿贾克斯”号和“阿基里斯”号,而“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只是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了几门副炮和数十名舰员,以及一部分淡水因为舱室破损而被污染,动力系统及主炮均未受损! 这一次,张海诺决意避免朗斯多夫所犯的错误——武士般的正面对决,“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的11英寸大炮对于任何一艘英国重巡洋舰都有射程上的优势,虽然它的装甲同时能够抵御英舰8英寸炮的攻击,但张海诺宁可多耗费一些炮弹,也要尽可能的少挨打甚至不挨打,要知道在远海作战中,任何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伤口都有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 ************ 死党失恋,被拉去诉苦,抱歉上传晚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target=_blank>,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