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驰骋大洋 第20章 北海怒涛 (第3/4页)
易出故障,它们在海面航行和战斗过程中常常有管道破裂的情况发生,和德国的坦克兵修理坦克一样,德国驱逐舰上的舰员们也在不断的修理和抢修中练就了比职业技师还专业的修理技能。 这次出航,本特准将麾下的另外9艘驱逐舰中有4艘1936年级、4艘1934a级和1艘1934级,而德国海军能够投入“威悉演习”的驱逐舰总共才有22艘,本特分舰队就占到了近一半,且辖有德国海军目前最先进的6艘1936年级驱逐舰中的5艘(1936a和1936a改进型直到1940年底之后才陆续加入现役,且一共才有14艘)。张海诺这时候想着,难怪历史上纳尔维克海战之后,德国海军要哀叹自己的驱逐舰部队精锐尽失了。 夜幕降临之时,迪特尔的部队已经登船完毕,2艘战列舰、1艘航母、10艘驱逐舰和4艘运载作战装备的辅助船只也已完成补给和检修工作。按照预定的作战计划,第1战斗群作战地域最为遥远,因而最早出发。张海诺于当晚7时30分从旗舰“沙恩霍斯特”号上发出了舰队启航的命令,这支混合舰队随即离开威廉港向挪威海域驶去。 与此同时,在整个北海和挪威附近水域,德国海军部署的52艘潜艇正严密监视着海面上的情况,空军和德国海军航空部队的作战飞机也在各前线机场随时准备为出征舰队提供空中掩护。 得益于德国海军在战争之初通过不懈努力而构筑的“西墙”,英国海军的舰船和潜艇已经极少冒着触雷的风险驶近德国海域。在离开德国领海后,张海诺指挥舰队以18节的航速沿着公海和丹麦领海边缘一路向北行驶。在德国军队高层,入侵丹麦作为“威悉演习”的一部分早日人所皆知,如今政客们仍在为劝降丹麦政府而施展各种手段,而作为第二手准备,德国陆军部队也在德国和丹麦边境完成了集结,随时准备入侵这个毫无战争准备的中立小国。 和指挥袭击舰出航时一样,张海诺严令整个舰队保持灯火管制和无线电静默,只有在发生异常情况或者遇敌才能打破这一静默。在清冷的海风中,17艘舰船排成两列纵队,微弱的星光下,被舰首劈开的白色浪花正迅速向舰队两侧散去,在这些悬挂着德意志海军战旗的舰船驶过后不久,海面便又重新恢复了平静。 这一夜,位于基尔的战斗舰队司令部和柏林的海军司令部仍是灯火通明,参谋军官们通过无线电监听和情报部门的报告密切关注着海上的时局。在作战指挥室的大型沙盘上,第一次行动部队已经出发,再过几个小时,以“希佩尔海军上将”号为首的第二战斗群也从德国启航,这一战斗群的目标是挪威北部另一重要港口特隆赫姆,那里距离纳尔维克约220海里。 由于德国情报部门早已掌握了破译法军电报密码的方法,监听法国军队之间的联络对他们来说易如反掌,一周之前他们通过这一手段发现法国海军也将派遣战列舰前往挪威水域,因而推测英法不久后将对挪威发动进攻,这给希特勒宣称为保护挪威中立而派兵提供了一个重要口实。不过这一晚上,法国人显得格外的平静,似乎对德国即将大举入侵挪威的行动毫无察觉,英国海军的电文同样没有突然增加的迹象。 舰队沿着日德兰半岛西海岸行驶的10个小时里,张海诺和齐里格轮流休息,尽管一夜只睡了不到5个小时,但第二天清晨两人都是精神抖擞的,舰上的军官和水兵无不因为即将到来的作战行动而兴奋不已。 天亮之后,“格拉夫.齐柏林”号按照计划派出舰载机开始以舰队为中心进行半径为150海里的大扇面警戒搜索。在通过斯卡格拉克海峡时,舰载机发现了一艘挪威渔船,根据统帅部为威悉演习所制定的攻击准则,两架ju 87c随即起飞并炸沉了这艘渔船,但不论是飞行员的飞行日志还是母舰上的航海日志均未对这一攻击作任何形式的记载。 攻击民船并没有让“格拉夫.齐柏林”号的飞行精英们感到骄傲,不过在一个小时后,也即是4月8日上午10时许,“沙恩霍斯特”号的雷达发现西北方有一架不明身份的飞机飞来,张海诺随即令“格拉夫.齐柏林”号派出战斗机拦截。几分钟后,两架bf 109t腾空而去,并赶在那架英国陆基远程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