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_海啸 第2章 敌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海啸 第2章 敌手 (第2/3页)

语意积极的说道:“如果我们能把包括胡德号在内的英国主力舰队诱出来,我们的海军和陆军利用英吉利海峡防守薄弱的机会重演挪威之战也说不定!”

    由于海军实力、船只准备、后勤因素等方面不利于实施跨海作战,德国最高统帅部事先已经确定了首先通过单纯的空袭打垮英国的决定,而英国海军也不可能蠢到放弃本土而追杀两艘德国战舰,因此张海诺这番话有一多半带有开玩笑的成份。不过这时候阿尔布雷希特反而认真起来,他睁大眼睛犹如醍醐灌顶一般,“啊,这绝佳的战术我怎么没有想到!只要能让那个计划顺利实施,就算和整个英国海军对抗我也愿意啊!”

    张海诺和舒伯特相视一笑便不再多说什么。

    如今英国军方的主要精力显然都用在了本土防空和阻挠德国向法、比、荷沿海集结登陆舰船上,空气中充斥着承载这方面信息的电波,而在德国舰队入泊挪威海域以来,没有哪怕一架英国侦察机出现在附近空域。尽管如此,德国空军驻挪威部队还是每天派出战斗机在峡湾上空实施警戒巡逻,为德国舰队的顺利出行添加了一道保险。

    夏天的北海就像是娃娃脸,说变就变。到了7月30日傍晚,雾气开始在海面上蔓延,能见度迅速下降。海军司令部这时也发来密电,驻挪威的德国气象专家推测这场大雾将持续至少24个小时,舰上气象官也作出了相仿的预测。见突破英军海上封锁线的时机到来,张海诺遂下令舰队重新启航。

    借着大雾和夜幕的掩护,两艘战舰开始提速,舰首激起的浪花开始溅落在甲板上,身后留下的白色尾痕远远向两边扩散,但空旷的海面上并没有英国人的侦察势力存在——随着德国虚张声势的向沿海集结登陆舰船,此前在挪威附近海域活动频繁的英国潜艇最近也几乎销声匿迹了。到了午夜时分,以30节高速行驶的德国舰队就已经达到法罗群岛东北方不足100海里的位置上。这个群岛原本归丹麦政府管辖,但在德国入侵丹麦后被英国人近水楼台的接管了,上面最大的港口托尔斯如今驻扎着英国的警戒舰队,它们实力虽然不强,身后却有英国本土舰队做后盾,因此战争爆发后德国舰船出入大西洋多会远远避开这一群岛。如今张海诺指挥舰队直闯这一海域,最看重的还是它的地理优势——经由这里进入大西洋比绕道丹麦海峡少了数百海里的航程,这可以让使用重油锅炉且高速行驶的“格奈森瑙”号和“希佩尔海军上将”号节省上百吨燃油。

    由于先前来自英国的情报显示英国海军正在研制一种可以探测到雷达波并定位其来源的仪器,在进入英国舰只出没频繁的海域后,张海诺下令只打开探测距离相对较近的辅助雷达——尽管对海有效探测距离只有8到10公里,但在海面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仍足以使他们提早发现附近舰船并作出反应。

    ***********************

    加拿大,哈利法克斯。

    尽管欧洲的战火尚未蔓延到大西洋彼岸,名义上效忠于英国王室的加拿大早已成为参战国,而作为加拿大在大西洋沿岸最大的港口以及世界上最深的不冻港,哈利法克斯自战争爆发以来就比平常更加的繁忙。在英国海军实施护航制度以前,每周从这里载满货物前往英国的船只不下百艘,为了抵抗德国潜艇的肆虐,英国开始在自己的航运线上实施严密的护航制度,从北美前往欧洲的船只通常会先前往加拿大东部港口集结,然后在英国舰艇的护送下以大编队穿越大西洋。

    当欧洲业已进入午夜之时,哈利法克斯的居民们才刚刚开始享用晚饭,但在灯火通明的码头上,工人们却还在轮班工作,因为要通过这里装运上船的货物实在太多了。以往从这里出发的船只装运着各式各样的战略物资,但随着英国远征军在法国大陆上丢弃了大部分装备,如今枪械、火炮、弹药和车辆成了英国最急缺的物品,加拿大政府也想方设法凑出更多的步兵营开赴英国,以协助他们抵挡德军可能发动的进攻。

    长长的汽笛声中,又一艘体型庞大的货轮缓缓驶入港湾,从它的吃水线来看,这并不是一艘空船——它显然是从其他港口赶来加入护航船队的。在港湾的一侧,为船只提供保护的军舰也已经集结起来并且做好了出航的准备,在这些大小不一的战舰中,其中一个涂有蓝白迷彩的大家伙尤为引人注目。高高飘扬的圣乔治海军旗、塔楼般敦厚的舰桥、硕大的炮塔、粗长的炮管以及优雅的轮廓都让即将随船队启航的船员感到踏实——这便是排水量达到3.15万吨、装备有8门15英寸巨炮的复仇记战列舰“拉米利斯”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