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5页 (第2/2页)
状态,总不能够让当爹的和儿子一样大吧? ……反正,不管怎么说,现在这种一绑二的情况都已经是非常血赚了。 贾诩和周瑜这两个时代早的虽然不知道后世的苏家三父子未来成就如何,但是在谈话之中,便能够从谈吐间感受到他们三人的那种文学涵养,非同一般。 随后忽然间听个头要高上一点的青年开口询问道:“说来的话,和二位先生说了这么多,但轼还不知二位先生的姓名。” 一听到这句,青衫的文士先是道了句:“倒是我等疏忽了。” 而后和周瑜一起将家门报上,对着父子三人言说出他俩的身份。 而就在周瑜自报家门的声音才刚落下,便见苏轼倏地亮了下眼睛,“东汉末年周瑜将军?” 周瑜一愣,随后又听他道:“根据系统给我的记忆,我在晚年的时候,还曾为您写过词。” ……虽说那首词好像是通过抒发对于前人的敬仰来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吧。 但是他对于周瑜的景仰之情却是比真金还要真啊! “哦?”听此,周瑜不禁问了一句:“子瞻可否让我一听?” 苏轼点头,“自然可以。”有机会将自己的作品展现于偶像的面前,这种机会可不是谁都能够求得到的。 而听到苏轼的这句话,霎时间一旁其他人也不禁朝着这边投来了自己的目光。有些好奇他是怎么写周瑜的。 然后下一秒,顶着一双双瞩目的眼睛,才一张嘴,苏轼就卡壳了。 这倒不是因为他被这么多人同时看的有些感觉不好意思,毕竟他也不是没有见过大场面的人。 只不过是他现在整个人都有点陷入了一种“关于我一辈子写的诗词文章太多以至于需要用哪篇的时候,一时之间根本想不起来我自己写了什么”的彷徨状态。 而看到苏轼这样的面色,甚是了解他的弟弟苏辙不由得轻咳一声,随后凑近了自家兄长一点,小声的给他提示了一句道:“哥,大江……” 苏辙这一提醒,原本还在脑海中翻寻着自己作品的苏轼顿时就是找到了方向,声音朗朗的念出, “大江东去——”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一尊还酹江月。”[1] 伴随着苏轼的语毕,就喜欢别人夸自己好友的孙策顿时第一个拍手鼓掌。 而周瑜则是微微一笑,对苏轼道:“如此,还多谢子瞻赏识。” - 中秋一过,郡守府这边先是按照惯例的给新抽出来的属性三文一武的四个人过个明路,胡编乱造瞎扯一点身份马马虎虎的过去。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