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6页  (第1/2页)
    之后,很多百姓就纷纷主动去登记了。    感觉就像是被抢的,就是好的一样。    一部分人的主动,带动了大部分人的盲从。尽管他们也不知道不登记有什么惩罚,或者登记有什么好处或者坏处。    但大家伙都去做的,那自家肯定也要去做。    就像之前的搬迁,事实证明确实是天降馅饼。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就跟没登记到就吃了什么大亏一样,尤其像是新镇这些靠得近的,每天都在打听自己的户籍登记确认下来没。    衙役为了缓解一下工作压力,还会劝那些有作jian犯科记录的,中途搬迁过来的,祖上身份不明的百姓先别急着登记。    “你们这种之前在官府有官司在身上的,就别急着登记了。最好是在户房的文总书那里服几个月的苦役,赶紧把身上的官司弄干净了再来登记。以后咱文岭的良籍可值钱了。”    “咱登记,都是先登记的良籍,知道不?你们也不想不良记录跟着自己一辈子吧?”    “一旦被官府确认为为良籍了,咱就不能,也不会轻易更变户籍,更不能随便卖儿卖女。咱大宁的法律是禁止不经过官府,私下变良籍为贱籍和变良籍为奴籍的。”    “以后像那种自家儿女被拐卖了,千万要记得去官府登记孩子的样貌特征,日后一旦找回,无论孩子是被拐卖为良籍,还是贱籍。直接拿着自己的良籍凭证和登记的样貌特征到官府,就能把孩子转为良籍。”    “就算别的地方官府不放人,咱们的知州抢都会给你们把人抢回来,也保证一定能转为良籍。”    衙役下班回家的路上,都在讨论知州这次的大动作。    这次在官府登记户籍,究竟是不是好事,其实她们也不太清楚。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贱籍户,明明上报的是贱籍,最后大人发下来的却是良籍的户籍?”    衙役和典吏是主要的办事人员,哪怕这次人口普查木析主要用的都是自己培养的人手,她们只是辅助而已,但很多消息还是灵通的。    当然,到底是消息灵通还是知州大人故意让她们知道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几个在说话的衙役都沉默了。    衙役也是贱籍,有些衙役还是官奴身份。    贱籍自古以来都不可变,一旦落入贱籍,那就世世代代为贱籍,不被人瞧得起,子孙后代也不可参加科举改换门庭。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贱籍不用交纳赋税和服役。    知州大人这次打着缺人,缺劳动力的擦板球,只要参与了药材供应基地的计划的百姓,无论贱籍还是良籍都因为耕种药材而改为了良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